他15岁拿下威尼斯影帝,但能让他侃侃而谈、自觉惬意的却是“只和自我竞争”的极限运动
| ||
|
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生活轨迹,谁说做演员就注定要被绑定在片场和镁光灯下,1994年就凭借《阳光灿烂的日子》拿到威尼斯影帝的夏雨,活出了别样的人生。15岁起就独自生活的他,在滑板里找到了另一个自己,不再害怕每天放学后被小混混欺负,踩着滑板就能脚下生风,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尽情享受广场、海滩、阳光。想起当年不得不动手DIY整套滑板街头装备时闹的各种笑话,本来有点小拘谨的他忽然变得自在惬意,再讲起滑雪、跳伞、帆板等各种极限运动也侃侃而谈,连魔术也能上升到哲学高度,认为魔术并不是把一个东西从无变有的简单过程,“说白了魔术师的信念感比演员还要强,因为变魔术时,如果你不相信自己能够让一个硬币消失,那你就永远消失不了那个硬币。”
夏雨极限运动技能大公开
1
滑雪
2003年,我一个朋友送我一套滑雪的装备,我觉得浪费了挺可惜,毕竟单板滑雪跟滑板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处,后来一滑觉得还挺上手。从季节来说,夏天滑板,冬天滑雪,刚合适。但现在城市污染太严重了,有时候不滑板的原因就是因为雾霾,小时候户外运动在海边、广场,阳光、海滩,呼吸到新鲜空气的感觉都没有了。所以,现在更喜欢滑雪,在大山里面更接近大自然。
23456789……
跳伞、帆板、滑水、冲浪、蹦极、滑翔翼、直升机、泥地赛车、山地越野赛车、水上摩托艇!
其实都没什么特别难的。像冲浪是单板类的鼻祖,所有的单板类运动都是从它发展过来的,滑板是冲浪的陆地延伸,滑雪是雪地上的延伸。西方人很有冒险精神,他们就想法子去玩,去挑战自己,去挑战大自然,你想把这些都玩完了,不可能玩得过来,只能去体验这种感觉。我不是一个冒险家,也不会去做无谓的冒险,只是喜欢尝试不同的东西,但我所尝试的都是自己能够把控的,如果我完全不知道结果是什么,我肯定不会去做。
第一次买滑板就被坑
戴狗链子装酷,却被抽出血
但——再也不怕被小混混打劫了
之前一直流传是因为看了有中国第一代玩家启蒙电影之称的《危险之至》,夏雨才开始玩滑板。其实真不是这样。据夏雨说,让他第一次迷上滑板的是部香港电影,虽然记不得名字了,但里面有个片段记忆犹新,“女孩跟男友吵架要自杀,男友抄起滑板,扒着大货车去救她。当时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可那个举动让我觉得太酷了”。于是,同龄男孩在篮球、足球场挥汗如雨的时候,15岁的夏雨变成跌跌撞撞的滑板少年,“那么一大堆人去抢一个球”,他皱眉笑着,“我不是个特别喜欢竞争的人”。
不到五个月的时间,几乎天天在滑板上的夏雨,渐渐开始得心应手,成为同时期一起滑的小伙伴里,进步最快、滑得最好的那个。原本个子小发育晚的他,以前在街上总被那些看了港片模仿小马哥的小混混们打劫,“默默地被欺负,要是反抗只会被打得更狠”,而现在不但身体越来越强壮,“有了一技之长,那些曾经欺负我的所谓小哥们对我另眼相看”,也让他找到另一种生活状态,“一帮年轻人在马路上自由自在的状态,那是我所向往的,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酷,模仿电影黑帮那种不是”。
1992年,《危险之至》在内地公映,全青岛的滑板少年听闻此讯专门包场“朝圣”,夏雨就是其中之一。在他回忆中,那是个小小的影院,二三十个人一大早玩完滑板就跑去看电影,“每个人都拎着滑板,气势汹汹就进去了,场里面没有别人,只有我们”。五毛、一块的电影票,在那时的他看来都是毛毛雨,“我那时候算是有钱人,其他小孩都是家里给零花钱,但我15岁就一个人住了,我爸一给就给我一个月的生活费,所有时间、金钱都是我自己支配”。15岁就一个人住不孤独吗?当然不!对于这些恨不得撒丫子闹腾到火星的青春期少年来说,那个没有大人的家简直就是天堂般的存在,自然也成为了小伙伴们放学后的据点,“他们都来我家玩够了才回去,谁跟家里人吵架,要离家出走全跑我这来”。
第一副滑板
当时根本就不了解滑板,所以逛到一个商店看到和电视上的一样,就买了。但国内那时候做出来的滑板全都是普通的三合板和塑料轮粘的玩具板,根本滑不了。人家电视上那个蹬一下跑好远,这个蹬十步恨不得才跑出一米,但也没办法,只能这么练。后来懂了点,滑板买的尺寸不合适,就拿锯子、刨子自己改。
绝对潮男心经
我们那时候是引领潮流的一帮人,绝对是潮男。不像现在这个时代,所有东西都可以去商店买。那个时代我们只能看一些滑板video或者是杂志,其实极限运动一直引领着时尚潮流,所谓的潮牌、街牌,全都是从极限运动过来的。自从有滑板这个东西以来,从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一直在引领着西方年轻人的潮流。而不是当时国内流行的港台那一套,大喇叭裤、萝卜裤等等。
风骚装备DIY
我们那时候都是去买大文化衫,回来自己画,还会找裁缝做牛仔裤,拍《阳光灿烂的日子》时,我们组里的服装师帮我做了好几条,特别肥,肥到已经可以装三条腿进去了。牛仔裤上全是大口子,自己剪,还加锁,加钥匙。我记得特别清楚,那时候我一个人住,我同学的妈妈在洗衣房工作,对我特别好,所有脏衣服他妈妈都帮我拿去洗,结果我的牛仔裤被送回来的时候全给缝好了。我好不容易剪好的口子啊!我说谢谢阿姨,这个真的不用缝,可他们都不理解。
还有那种带链子的钱包,现在还流行,但那时候刚出来没人知道,国内也没有卖的,我们就自己做,觉得在衣服上拴一根链子也挺好。到哪找链子?我们去狗市。卖东西的老板问多大的狗啊?我说没多大狗,就是这个粗细的就可以,然后买回来剪了拴在衣服上。玩滑板的时候,被那个链子给抽得浑身全是血道子。现在想想真搞笑。
【其实我也可以很安静】
魔术师的信念要比演员强大
其实除了极限运动,夏雨也是可以安静地坐在那里研究点什么的。据黄渤爆料在《鬼吹灯之寻龙诀》拍摄现场,演戏之外夏雨更重要的工作——剧组首席魔术师,用一张白纸变百元大钞这样的“神迹”不在话下。而夏雨走上魔术这条路,还是因为电影,“拍戏在现场等的时间太长了,很多时候会把你的状态消耗掉,而且现场很嘈杂,看书又很难进入状态。所以在现场练魔术是个不浪费时间的好方法”。
在之前一个剧组遇到的会变魔术的演员,给了夏雨最初的灵感,“他天天给我们变,当时就觉得好厉害”,后来一段时间,夏雨到纽约调整状态,每天满大街乱逛,凑巧走进一家魔术店,一切就这样开始了,“早期你肯定得自学,如果什么都不懂的话,没人会跟你交流,魔术师不会把东西告诉你,除非你自己也是魔术师,才能谈得上交流。我看了很多DVD,包括纸牌、硬币,生活里这些道具的基本手法都学会了。”
在没有系统学习之前,他跟大多数人对魔术的看法接近,认为魔术只是带有欺骗性质的技术活,“以为有一些秘密你掌握了就可以了,魔术就是把东西变出来或者变没了的过程”,但研究了五六年后,夏雨忽然意识到这门艺术的真正价值,因为单纯掌握了技术还不算是会变魔术,“魔术是我接触过的最复杂的一门艺术,它分很多种,光基本效果至少有八种,学会了技术才能开始了解其内在的精神。”魔术就和表演一样,“都是带给人一种惊奇的艺术。”他把这个思路扩展到了认知的方方面面,“诸葛亮、孔子这些历史上的大儒与这门艺术也有着相通之处,因为他们知天知地知人,都可以称作魔术师。他们的作用就是达到常人所不能达到的状态,研究的也都是玄学。”魔术的学习对表演也是一个很大的帮助,“简单地说,就是它会增强一个演员的所谓信念感,魔术师的信念感甚至比演员还要强,因为变魔术时,如果你不相信自己能让一个硬币消失,那你就永远消失不了那个硬币。”
采写/新京报记者 田颖
摄影/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