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5年一年演了两部话剧,演员倪大红很久没在舞台上这么“折腾”了。一部是16年前和田沁鑫导演合作的话剧《生死场》经典复排;另一部是他的恩师林兆华导演的新戏《银锭桥》。新京报还是头一回把表演艺术类“年度艺术家”颁给一位演员(此前曾颁给林兆华、孟京辉、赖声川、林怀民),倪大红听说后嘿嘿一笑,“让我赶上了,谢谢新京报”。
【2015成绩单】
复排话剧《生死场》2015年7月9日-19日在国话剧场上演;新剧《银锭桥》在北京、上海、深圳、重庆等国内15个城市巡演。
【2016计划】
《银锭桥》巡演到本月底,其余戏剧计划待定。影视方面,正在拍摄电视剧《林海雪原》(饰演“座山雕”)。
一年两部大戏
收获鸦雀无声+跳戏的掌声
《生死场》首演那会儿,田沁鑫还是年仅29岁的新人导演,如今复排又聚齐了原班人马,倪大红自言,“收获太大”。一来因为年龄、经历长于16年前,同样的戏,“和最初演的时候有很多(出入)”;二来他也总问自个儿,当初我是怎么演的?甚至会回看当年的录像,找找从前的感觉,最后决定“我演这出戏,不动,就朴朴实实地演,别去想其他的”。因为一部从前的老戏,他不断地自省、修正。“修正不是说我们演员把戏给‘修正’了,而是‘修正’自我,回归到从前演的感觉里去”。在《生死场》里,倪大红跟老搭档韩童生同台,“跟韩老师演戏,是会真动情的,即使在第二天还会在同样的地方动情。观众席鸦雀无声,你都不用看,就想象着上千号人是怎样注视着我们的”。
另一部《银锭桥》,出于对大导的信任,倪大红没看剧本就一口答应了。这部戏带给倪大红另一个收获:有时,每到我出场,观众就会回以掌声,这是从前没有过的。这样出离于剧情的掌声会不会容易出戏?倪大红说,反而不会。因为拍电视剧和全国巡演的来回倒腾,有几场戏他是带病坚持的,“真是不舒服,感觉进不去,但上场的那一瞬间,撩开帘,掌声一来,立马能让你一下就进去了”。而接下来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也渐入佳境,给予更及时的反馈,“这东西可是影视给不了的,观众会跟着你走”,这让他觉得付出多少都“那么值”。
只钟情于舞台
因为没有刹那即永恒的束缚
难以想象,如果把一部话剧演上一百场会是种什么样的体验?是肢体僵硬、台词张嘴就来,那么新鲜感是否也在重复的演出中消磨殆尽?而短暂的镜头前,一出一入,却不时灵光乍现,刹那即永恒。倪大红沉思了一会儿:“有时候演影视剧,爆发也好、压抑也好,瞬间的感觉是对的”。尽管如此,他还是更经常地回想起自己演过的那些角色,什么地方怎样演可能会更好,可惜没机会了。舞台是倪大红真正的战场,它更需要演员以稳定的状态应对经年累月的演出,而非一时的灵感和冲劲儿能够维持的。这是他钟情于戏剧的原因,“我在舞台的释放比在影视的局限小,影视对演员的约束,有时候很难有大的变化,毕竟镜头就在那儿。舞台上尤其在排练阶段,只要对创作有利,整个舞台全是你的”。
To 王小欢
姑娘,你一定要保持住这点纯净
戏外的倪大红,口舌笨拙,言语寥寥,话剧组的工作人员说他“戏好,人有点慢,冷幽默,还有点萌”。采访中,倪大红经常话说半句,一个眼神过来突然停住,“我觉得你懂我意思”。考了三年中戏,同班的明星同学、合作过的大导演们,包括家庭生活都被他保护得严严实实,不主动提,他根本不说,提了,他也是闲散地几句回应,没多的,采访总是在一种聊闲天的状态。我提起今年选出的“年度新锐戏剧人”王小欢,二人身上有着不少相似之处,比如同样外形不突出,同样考了三年中戏,同样的慢性子,不疾不徐,却都是妥妥的实力派。倪大红说,“如今还有这样的孩子兢兢业业坚守着,不放弃对舞台的追求,我们真有点像”。
他突然话多了起来。常年呆在影视剧组里,司空见惯的是镜头一拿开,男演员开聊“男人们那点事”,女演员“不同年龄段聊不同的话题”,“我们这种老派演员,可不敢跑神儿,第一个镜头完了,导演认可了,这种状态就得保持住”。倪大红把这归结于“对自己职业的尊重”。年轻的孩子,一扭身就可以说笑、玩游戏,他也挺佩服,“来得快”。他来得慢,“可能是创作方法不一样吧”。
“她叫什么?”倪大红又问我。我重复了一遍,“王小欢。”
“我不太会说。虽说我是搅和在这个圈子里的,其实我跟这圈子没多大关系,也不去想这个那个的。她没准按照我走的这条道儿(能成)。她应该很干净、单纯,演员如果心里面不单纯、不干净,甚至再没点幼稚,是创造不出什么的。我就是这么来的,靠着自己的实力,甭管角色大小,导演有这个魄力给我机会,我一定给你展示好,少说多做。有想法多放在创作上,保持自己心中的这种纯净”。
这话是对王小欢说,也像是在对年轻时的他自己说。
“现在,全变了……能出来这么个孩子”。我接茬说,作为资深前辈能不能给像小欢这样年轻的戏剧演员一些建议。“既然想做戏剧,就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恰恰我觉得在这个行当里面,越折腾越好。就算去打工也好,对演员都是一种积累。”倪大红沉吟了一下,“我会记住她。她可别变,就这样,默默地成长,就像那话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C10-C16版专题采写/新京报记者 陈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