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文娱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2:文娱时评
上一篇  下一篇

我并不喜欢荒野猎人

2016年01月25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奥斯卡佳片系列】

  看《荒野猎人》的时候,不断想起我最喜欢的画家安德鲁·怀斯(Andrew Wyeth)。

  《荒野猎人》是根据迈克尔·彭克(Michael Punke)的小说改编的,小说主人公休·格拉斯(Hugh Glass)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他的经历,和小说及电影描绘的一样,他是拓荒者,在打猎过程中,遭到熊袭击,被同伴抛弃,后来死里逃生。

  休·格拉斯生于1780年,死于1833年,而安德鲁·怀斯生于1917年,他们所在的时代,相差近一百年,但那一百年,是转速相对比较慢的一百年,这位猎人也和怀斯一样,都在冰雪连天的北方大陆活动,所以,电影中许多画面的构图、色调,显然是参考了安德鲁·怀斯的画作,孤独的人站在荒原上,树林中静静站立的马匹,几乎就是怀斯画作的风格。

  安德鲁·怀斯的画风属于新写实主义,笔触精细,取材都是日常生活所见,但他却在这种现实场景中,蕴含了某种抽象的情感,伤感、寂寥、静谧,画中人站在荒原上,却像身处宇宙洪荒中。《荒野猎人》也写实,对那个年代的生活细节,做了高度还原,服装、风俗、殖民者和印第安人之间的关系,都是有来历的,尤其是对自然界景象的捕捉,更是丝毫不掺水,为了再现北方大地的壮美,导演和摄影师坚持用真实外景和自然光,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说,为了获取细微的景致变化,剧组“疯狂地紧紧追着神奇的自然光的节奏,有些光可能就只有在这一个小时,甚至半小时才会出现”。

  但整个电影,能看到的东西,也就这么多了,就像张爱玲说某些画:“一眼看到的东西全在那里”。我在《荒野猎人》里看到的,是北方的壮美景象,拓荒者的艰辛,再往深想想,会为人的生命力、勇气这些普世情感所感动,通过周边的文字,也为小李子为电影所做的一切努力所鼓舞,但这部电影里值得描述的东西,也就这么多了。它自称“极简主义”,事实上,它只是用“极简”为自己故事、人物、情感的简陋做出豁免。真正的“极简”,大概是格斯·范·桑特的《盖瑞》那样的吧,画面和故事都简单,却有种奇异的张力,也有种奇异的意蕴。

  《荒野猎人》形似安德鲁·怀斯的画,比怀斯的画投入更多,更为壮阔,但却没能像怀斯的画一样,在细腻的笔触里,蕴藏许多情感,更没能对自然和人物的关系进行提升。片名《The Revenant》另有一层寓意,是指人在经历过死亡后的另一种存在方式,例如还魂者,重点不在于还魂复生的人以何种方式存在,而在于他们在经历这番生死劫难后,对生命的新认识。但电影里也没有表达出这一层含义,在冰天雪地里熬过生死关的格拉斯,在人生境界上也并无提升,对复仇、神的存在所做的表述,并没有多少可以咀嚼的余地。

  小李子的拼命演出,以及他过去几年为摆脱偶像形象的努力,还有奥斯卡对他的一次次不认可,让这个电影充满话题性,但我又腹黑地想到,如果他能在接这部片之前,穿越到现在,看看成片的样子,他是否还愿意接演呢?

  □韩松落(专栏作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