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广东下雪了”。昨日朋友圈被近年来最强一次寒潮刷屏,不少未见过雪的广东人,看到天空飘起了雪花。
广东一路“速冻”,不少异地务工人员也在完成一年的工作后“速动”,开启直接又省钱的回家模式:骑摩托车返乡过年。
摩托车骑行大军寒潮中出发
“那边有带小孩儿的人,快去准备。”24日上午7点,广东省佛山市中石化龙山加油站,不少志愿者已经就位。
在他们准备的保温大桶内,装有刚蒸好的玉米、红薯、鸡蛋和奶黄包,一侧撑起的雨棚内,也备有热乎的茶水。除了现场的热食、应急药品、免费雨衣外,加油站还为一万名提前报名的返乡游子提供一次免费加油的机会,这对他们来说,能够解决很大一部分回家成本。
上午8点30分,加油站前已排起约100米的摩托长队。此时户外温度为4摄氏度,天空飘着小雨,不少人感叹这是20年来“最冷一天”。
前往九江的劳先生排在第一位,他在上午6点便已赶到这里。在广东已工作五年的劳先生,今年是第一次尝试骑摩托车回家。一同随行的有妻子和刚满8岁的二女儿。
加满油后,劳先生将与六七名老乡组成队伍,他们计划白天骑行,晚间休息,大约2天可顺利回到家乡。
夫妻用“暖宝宝”为一岁女儿御寒
“今儿个真冷。”41岁的卢一利冲着手心哈了口气,“前两天还穿着短袖,咋个要回家就降温。”
这已经是卢一利一家来广东打工的第九个年头,也是他骑摩托车回家的第九年。
根据以往经验,早上只要早起,下午晚饭前,他与妻子就能吃到广西贺州家里老人备好的热饭,还能在大女儿和儿子睡前,给他们试试买回去的新衣。
24日凌晨4点,夫妻二人便起床收拾。除了冷,今年回家还有一个难题:他们一岁半的小女儿也要一同乘坐摩托车。夫妻俩除了准备御寒衣物外,还将提前充好电的“暖宝宝”绑在了孩子身上。他们的女儿小莹,是从龙山加油站出发的最小乘客。
卢一利在佛山一家石材厂工作,月薪在三千左右。他租住的房子大概13平米的样子,砖砌的一间小屋,公用卫生间,有一张双人的铁架床,每月租金200元。
广东佛山至广西贺州,卢一利回家要300余公里。大巴车票价贵,火车没有直达,骑摩托是他认为最便捷又省钱的方式,“一趟走下来大概一百来块钱。”
沿途小店专设火盆供人取暖
家住广西百色市的杨先生,载着妻子,与同一厂房工作的两对老乡结伴回家。
他们与多数骑行回家的朋友一样,外穿了分体式的加厚雨衣,套着反光背心,安全头盔内也多戴了一层帽子防寒。
在诸多返乡人群里,杨先生只露出眼睛、嘴巴的头套式毛线帽引人注意。在杨先生所骑摩托车的挡风板内侧,塞有几十个透明塑料袋,杨先生与妻子、朋友将袋子绑在鞋子外侧,防止鞋被雨水打湿。
下午3时,杨先生一行人来到了封开长岗收费站路侧的小店。杨先生与朋友在此处简单解决午餐。
小店门前还设有3处碳火盆,五六名在此处休息的“摩托大军”返乡人员聚在火盆旁烤火。有人脱下黑色运动鞋,用手先挤了挤水,然后将鞋举在火盆上方烤火。更多骑行者则是将双手置于火盆一侧取暖,从店家接一杯热水喝。
年近50岁的宾老板称,自己在此处开店已有十余年,近五年来,看到骑摩托返乡的人员多,便与家人一起上山,捡了柴火,每年在春运前点着,放置于店门口,供他们取暖。由于遇上雨雪天气,老板还特意找到三个雨棚,供行人避雨。
摄影/新京报记者 赵亢吴江 王子诚
采写/新京报记者 李相蓉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