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实地探访北京部分王府现状,孚王府现有378住户,克勤郡王府和循郡王府则被学校占用
| ||
|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文物局原局长孔繁峙提交了一份“老城重组应列出‘王府腾退保护’时间表”的提案。孔繁峙称,现在北京共有15座王府被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和市级文保单位。其中,除了恭王府对外开放以外,其余14座王府都被占用,都亟待腾退保护。
记者近日对部分被列入文保名单的王府探访后发现,一些王府被学校占用,成为校园的一部分,而孚王府则变身大杂院,内住有数百户居民,建筑错综复杂,安全隐患重重。
孚王府 朝阳门内大街
租户众多 6年前曾发生火灾
1月26日,记者来到位于朝阳门内大街的孚王府。王府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清代规模较大的一座王府,曾作为胤祥(康熙第13子)的怡亲王府。王府后被赐给孚郡王奕譓(道光第9子),故得名孚王府。
由王府东侧的天桥看去,府门边上开了多个店铺,院墙上红漆斑驳,门楼上的木制结构多有腐蚀,已经泛黑。
记者看到,虽然府门破旧,但行人进出络绎不绝,由府内东西两侧道路向深处走,可以看到院内的树上绑有绳子,晾晒着衣物,空地上横七竖八地停满了车辆,内院设有篮球场。
由于院内多有人居住,老式建筑旁又加盖了许多小平房。而不少老式建筑则被改造,厢房的门窗拆除后换成不锈钢材质,古建筑旁多建有新建筑,王府的古风貌已不复存在。有留存的老式建筑大多大门上锁,墙壁及门窗破旧不堪。
据一名在此居住了40多年的老住户介绍,王府以前被四个单位占据,老住户多为当时单位的职工。近些年很多老职工搬离王府,然后将空出的房屋出租出去。不少出租户对房屋进行大幅度地改造,也产生了大量的生活垃圾。
有老住户介绍,由于租户众多且人员复杂,院内道路狭窄不方便消防车进入,北京市消防局张贴的消防安全海报随处可见,“都是木质建筑,防火工作很重要,不应该住这么多人”。
此前据媒体报道,2010年11月9日晚11点左右,王府西院西配殿后侧的3个大棚突然起火,距西配殿不足一米。火灾发生后,几名消防员打开附近的消防栓连接消防水带,手持水带进入火场扑灭余火。由于院内住户众多、房屋比较密集且胡同狭窄,消防员无法直接开消防车抵达火场,只得从院门口架设水带,拿着水带冲进火场灭火。
“现在居民就有378户,孚王府已经成为典型的居民大杂院。”孔繁峙表示,孚王府内安全隐患非常严重,文物建筑周边能搭建的地方,都建满了非文物建筑。院落中的古建筑普遍结构构件变形,腐蚀严重,屋顶与房檐瓦面塌陷、脱落,屋顶杂草丛生,有的屋顶还漏雨渗水,部分门窗已经变形,无法正常使用。
克勤郡王府 西城区新文化街
大门紧闭 门口挂上一小学校牌
位于西城区新文化街的克勤郡王府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北京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是清初“八大铁帽子王”王府之一。根据北京市文物局官网资料显示,克勤郡王府始建于清顺治年间,王府坐北朝南,府门前有一字影壁一座,中路现存三进院落,府门五间,东、西翼楼各五间(西翼楼为复建),东、西庑房各七间。寝门一座,寝殿五间,东、西配殿各五间。后罩房七间,东、西厢房各五间,王府的东路由五个院落组成,有茶房、大小书房、祠堂等建筑。
25日中午12时许,记者来到克勤郡王府发现,朱红色的王府大门紧闭,无法进入,大门上方挂着几个红色灯笼,门上则挂着“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牌子。
循郡王府 东城区方家胡同
保存完好 府内添有学校桌椅板凳
与克勤郡王府情况类似,位于东城区方家胡同的十三号、十五号四合院曾是循郡王府的住宅部分,是北京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25日下午13时许,记者来到该处发现,王府紧闭的朱红色大门上挂着两块牌子,分别为“循郡王府”和“方家胡同小学”,门口摆着两个大的石狮子和两个小的石狮子。由于学生已经放假,王府大门紧闭。但从外部来看,王府大门和内部结构保护较为完好。
“以前的东西都还在,还有一座孔子像呢。”方家胡同小学的一名学生介绍,学校仅在府内为学生添置了桌椅板凳。资料显示,方家胡同小学创建于1906年,校园环境优美,古香古色的王府建筑与学校的国学文化办学特色相辅相成。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鲁千国 李馨
本组图片/新京报记者 卢淑婵 摄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