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世界上最安全、最有效的防晒霜是什么——河马的汗液。当然,比基尼美女不会喜欢河马胳肢窝发出的气味。但如果人工能合成河马汗液中的有效成分,既能防晒、抗菌、杀菌和驱虫,又芳香宜人,岂不是很受欢迎?
世界上确实有很多组织在研究河马的汗液,这叫仿生学,或者说生物启示。《创新启示》展现了仿生学的广泛应用:太阳能电池模仿树叶的形状发电,抗菌涂料模仿鲨鱼皮,企业借鉴红树林优化组织架构。当代仿生学不只模仿自然万物形状,还包括系统性的设计和处理问题的步骤。
作者杰伊·哈曼认为,今天的环境问题和经济问题大都源自陈旧过时的商业模式,机械化水平还停留在“加热、加压、化学处理”的做法,这些做法是不可持续的。另一方面,地球上每一个现存的物种都经历了进化的千万次抉择,自然的繁衍生息并不会耗尽或者危及基础资源,反而会循环利用,形成一个高效、低能耗的生态圈。如果人类学习大自然重塑自身的方法,利用仿生技术将世界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减半,甚至消除废弃物,那么将以不可抗拒的茁壮力量适应并开创一个新时代。
哈曼在过去30年致力于创新型产品的研发。在事业受挫时,他到海滩散心,拾贝在手,灵光乍现,他知道了如何通过海滩拾贝来谋生:他将观察到的螺旋形状广泛应用于各种产品设计上,这为他带来可观的财富也由此萌生强烈的使命感。他是一个参与者、观察者、推动者,以一种无比兴奋的心情书写仿生革命浪潮。
《创新启示》每一章都从一个自身经历的真实故事开始,有点像简明版的《与野生动物相遇》,然后衍生出如何从大自然学习的案例。哈曼曾在户外探险多年,目睹了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海底占地上百万亩的发光生物体,速度极快的军舰鸟,一跃冲天的飞旋海豚……大自然战士的令人炫目的高超技艺,背后隐藏的工程学原理远远超过人类所取得的成就。日本的子弹头列车就是借鉴鸟类头部的形状来降低空气阻力,降噪音处理则学习了猫头鹰翅膀的特点;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科学家都在研究啄木鸟每天重击树木上万次,为什么没有脑震荡?由此设计出的减震器的耐抗冲击力是当前科技最发达的飞机黑匣子耐冲击力的60倍。如果能将这种减震设计运用到生活中,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或许再也不怕摔了。再比如让人讨厌的苍蝇,它们表现出的空气动力学性能绝对是大自然的杰作。加州理工大学在研究苍蝇是如何察觉到威胁,并只用十分之一秒就设计出最佳逃跑路线。如果能将这种研究应用到汽车上,就能避免撞车事故。
《创新启示》激情澎湃地介绍了大自然这一隐藏的设计大师,令我们用惊奇的目光发现遍布生活的仿生学现象。作者认为一个企业向大自然学习能比开发自然资源更为有利。丹麦有一座世界著名的综合大楼,模仿森林生态的循环利用,这一家公司的废物成为另一家公司的原料。津巴布韦的一组建筑群是根据白蚂蚁的蚁穴设计的,不需要空调,却能根据人体舒适度自动调节温度。仅在美国,通过仿生技术降低碳排放量和保护自然资源方面,每年就能创造500亿美元的产值。中国也在国家层面加强了对仿生学、清洁技术和大规模生态系统恢复的支持力度。
本书展现了大量令人叹服的仿生技术,要吹毛求疵的话,我觉得这本书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过于推崇自然选择,他似乎认为自然物种现有的生存方式就是进化的最优结果。其实从进化的角度来说,除了自然选择的优胜劣汰,还有很多时候是偶然和突变的结果。即使自然生态是非常有效的,人工大量合成是否就是安全的?另外一些高效的建筑和设计为什么没有推广?运作成本的问题还是思想观念问题?环保效果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吗?这些问题,很遗憾书中没有展开讨论。
另外行文严谨性还欠考虑,作者一方面说人们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过于推崇工业发明,鄙视源于大自然的设计,另一方面又说人类从古到今都从周围的动植物身上学习解决问题的办法,包括大量成功商业运用的例子:当代药典里面有7000多种化合物是从植物中获得的,伐木业锯链的发明就是从啃木头的蠹虫得到的启发,这种锯链的年销售收入现在已经突破3亿。从自然中得到的启发,用来砍伐森林,这似乎也是一个讽刺。
该书价值在于论证了商业利益和环境保护是可以共存的,同时激励紧跟大自然的发展轨迹,而不是将大自然当做一个资源提取库。目前很多生产方式貌似价格低廉,实际上却需要巨额投入以维持环境,最终导致生活水平急剧下降。我们获得财富、满足欲望的最佳途径不是砍伐成片的森林,糟蹋海洋,排放毒气,而是依靠大自然生生不息的狂野力量和生命力。
□书评人 李峥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