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发布厅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1:发布厅
上一篇

京疾控:尚无寨卡感染病例报告

北京不排除寨卡病毒输入风险,但扩散风险较低;京疾控提示,春节期间市民外出旅游要做好防护措施

2016年02月05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讯 (记者温薷)针对近期受到关注的寨卡病毒,北京市疾控中心2月4日表示,截至目前未接到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报告,但不排除该病毒输入风险。

  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寨卡病毒的暴发和传播已构成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此,2月4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研判表示,截至目前未接到寨卡病毒感染的病例报告,此外亦未接到H7N9、H5N6等人感染禽流感病例。

  据北京市疾控研判,北京市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国际交往频繁,与曾经或现在有寨卡病毒传播证据的国家存在持续的人员往来,因此,不排除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输入的风险。不过,由于当前正处冬春季,不是相关蚊媒繁殖季节,蚊虫密度较低,即使有寨卡病毒输入,其输入后进一步扩散的风险也较低。

  京疾控提示,春节期间市民外出旅游前做好相应准备,特别要了解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疾病流行现状,根据不同传染病提前恶补有关传染病预防知识,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十分必要。如前往有寨卡病毒感染病例高发的国家和地区要避免蚊虫叮咬,以免被感染。

  ■ 背景

  寨卡热 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蚊媒病毒病,包括轻微发热、红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无力以及非化脓性结膜炎,这些症状在蚊子叮咬后三至十二天出现。四分之一的病人可能不会出现症状,但受到感染的人员中通常出现的轻微疾病症状可能会持续二至七天。

  自2014年以来,已经发现寨卡病毒在美洲存在本土流行。2014年2月,智利公共卫生当局确认在复活节岛发现了寨卡病毒感染首位本土传播病例。2015年5月,巴西开始出现寨卡病毒感染疫情。截至2016年1月26日,有24个国家和地区有疫情报道,其中22个在美洲。

  寨卡病毒虽对普通人群威胁不大,但对孕妇威胁极大,被认为会干扰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导致胎儿流产、新生儿小头畸形甚至死亡。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