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论
下一篇

少放鞭炮,别让“年味”染“霾味”

2016年02月07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 社论

  世上本没有一成不变的“年味”,传统也并非一定要一丝不苟地遵循。除夕尽量少放或者不放鞭炮,在新年的第一天,迎着清新的空气拜年访友、踏春出游,不是更好吗?

  传统的中国年里,有刚出锅的饺子、软糯的年糕、精美的糖果、小吃以及小孩子身上的新衣,当然,也少不了噼啪作响的鞭炮。然而,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城市治污压力的增大,鞭炮,这一春节“标配”也越来越不“讨喜”了。

  据报道,气象部门预计,今年除夕白天京城空气质量保持良好水平,入夜后受集中燃放烟花爆竹影响,凌晨短时可达重度污染水平,大年初一全市整体处于四级中度污染。爆竹声声确实给大家带来了“年味”,但随之也会带来“霾味”。传统民俗与干净空气之间如何选择,不仅是每年春节期间媒体关心的议题,也是每个普通家庭面临的问题。

  而近年来频频侵扰城市的雾霾危机,让地方政府更多地将环保需求纳入了考量范围。据2015年初的统计数据,现在已有近700城市禁放、限放鞭炮。其中有138个城市禁放烟花爆竹,出台限放政策的城市536个,烟花爆竹禁放或者限放已成为大趋势。

  燃放鞭炮到底会“贡献”多少PM2.5,普通市民对此难有直观的认识。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在2015年初的一项实验结果表明,3只小鞭炮在30立方米的测试舱中燃放,产生的PM2.5浓度为1230微克/立方米,该数据为爆表值500微克/立方米的2.46倍,意味着每只鞭炮燃放产生的PM2.5质量为12300微克。而近日山东某媒体联合济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做的实验证实,一挂2000响的鞭炮放完后,PM2.5比燃放前上升了100多倍。

  再加上,鞭炮通常是以硝酸钾、硫黄、木炭等为原料,燃放后会有大量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碳等产生。而看起来色彩艳丽、赏心悦目的烟花,也可能会产生重金属污染,对人体造成的直接危害自不必说。

  如果除夕放鞭炮成为春节的“标配”,那么大年初一早上灰蒙蒙的天、呛鼻的空气以及无处不在的噪音和鞭炮垃圾也会成为春节的“标配”。但可以看到的是,随着普通市民环保诉求的增强,禁放或者限放烟花爆竹也越来越被普通市民所接受。而城市的管理者,也在推动着少放或者不放鞭炮成为过年的“新常态”。

  比如,今年北京烟花爆竹的销售时间已从过去的20天缩短至10天,销售点也连续多年减少。今年全市准许的零售点719家,比去年减少200余家,下降23.7%;其中五环内的零售点仅有222家,比去年少102家。北京市安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明年春节,中心城区很有可能不再设置花炮零售点。

  烟花爆竹,本来是古人用来驱鬼避邪之用。在岁月更迭中,其避邪的本义逐渐被消解,烘托喜庆气氛逐渐成为主要功能,也被看做传统“年味”的象征。但世上本没有一成不变的“年味”,传统也并非一定要一丝不苟地遵循。对更多普通人来讲,回家与亲人团聚,一起许下对新一年的愿望,才是节日的意义。除夕尽量少放或者不放鞭炮,在新年的第一天,迎着清新的空气拜年访友、踏春出游,不是更好吗?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