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万物复苏之际,家居市场也即将迎来一年中的首个消费旺季,虽然目前的家居消费环境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家居消费中依然会存在种种陷阱,记者了解到,在更注重消费品质的时代,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以及售后服务的要求更高,新京报《家居周刊》即日起也将启动3·15调查,邀请消费者讲述自己的家居消费经历,并告诉消费者如何避免家居消费陷阱。
2015年春节刚过,家居市场即将迎来消费旺季,众多商家也会借势“3·15”开展不同的营销活动。一些家居企业告诉记者,随着80、90后成为消费主力,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他们更倾向于从网上获取家居消费信息并在网上购买家居消费产品,而另一部分60、70年代的消费者还依然喜欢直接到家居卖场等渠道购买产品,不同人群消费行为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也让家居行业有了新的变革。不少家居品牌都设立专门的电子商务部,研究并专门在网上进行产品的销售。另外,由于近年来刚需消费成为主要消费力量,性价比高的家居产品更受到消费者欢迎。
2015年,互联网家装成为家装行业的新宠,但多数消费者对兴起的互联网家装公司并不了解,互联网家装交货时间、产品、工程屡遭诟病;而在传统家装行业,一些装修公司偷梁换柱、工程质量不过关等老问题依然存在,降低了装修行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可信度。除了家装环节外,消费者虽然也愿意在网上购买一些家居产品,但他们也普遍认为,在网上购买家居产品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靠谱儿”程度让人担心。90后消费者王小姐告诉新京报记者:“网上购买家居产品主要还是小件,大件安装不方便,出现问题退换货是最大的麻烦事。”
家居市场虽然在不断规范,但家居行业仍然存在不少乱象,相关部门的抽检中,让人担忧的质量问题频频曝出,家居产品的安全、售后服务等问题依然损害着消费者的利益,每年各种关于家居消费的投诉不断。另外,家居行业多年的促销和价格混战已经让消费者感到麻木。在消费时,消费者最关注产品的质量与环保,价格因素退后;在服务环节,消费者更关注产品的服务时间与安装问题,售后环节也成为消费者最为诟病的环节,多数消费者认为在此环节遭遇到不公平待遇,踢皮球、高冷售后等现象让消费者怨声载道。
■ 线索征集
新京报家居周刊征集3·15维权线索
家居消费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也都购买过装修服务或家居产品,在消费中,难免会遇到上当受骗的事情。家居行业门槛低、乱象多,行业里的那些黑幕和装修过程中的委屈酸楚,很多消费者都深有体会。商家服务好,还能解决一些问题;如果商家推诿责任不认账,消费者只能到处求助相关部门并维护自己权益。然而维权对很多人来说是漫漫征途,小陷阱不值得消费者耗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去维权;大损失维权到最后,得到的补偿可能还不及自己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几分之一,而且,这条漫长的道路上,耗不起的还有建设家的美好心情与期待。
即日起,新京报《家居周刊》启动3·15调查,欢迎消费者在这里讲述自己所遭遇的各种消费经历和问题,只要是家居产品消费,在售前、售中、售后环节中如发现商家产品质量、服务或售后各个方面的问题,或者行业潜规则的知情者,都可以向新京报家居周刊投诉曝光,我们将一一呈现消费者所遭遇的消费陷阱,同时,家居周刊将推出3·15特别专题,让消费者更了解家居行业、躲避家居消费陷阱。
●热线电话:010-67106857
●邮箱地址:xjbhome@163.com
●微博用户可通过新浪微博给新京报家居周刊发私信,或者搜索并关注新京报家居微信公众号和我们互动交流。
■ 消费提醒
注重产品服务质量
质量和安全,是消费者在购买建材装修商品和服务的第一关注点。产品以次充好、装修公司为牟取利益而工艺粗糙、材料不达标造成室内空气严重污染,都给消费者带来安全健康隐患。
建材家具商品有一定的专业性,消费者在购买之前,可以事先了解产品的判断性能、材质优劣的小知识,到专业卖场购买知名度较高的产品;选择装修团队时,应选择正规、知名的家装公司,如果出现问题,也能通过多渠道反映和解决问题。
售后服务不能忽视
建材、家具、装修服务,都属于大宗商品交易,而且有大量定制产品,涉及日后送货、安装、保修等诸多问题。在购买相关产品和服务时,消费者应与经营者约定好产品和服务的具体材质、规格、颜色、日期、数量等,并将这些约定落实到文本合同中。消费过程和消费后容易出现的问题,例如产品未按期送货、送货产品与约定产品不一致、具体保修时间有多久、所购产品是否能退货等,都要约定其中,保证正常使用。
了解相关规范标准
目前建材家具产品、装饰行业中存在着诸多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但是仍难以形成体系,在实际应用中,一些标准的实际应用范围并不广泛,一些不法装修公司以缺乏标准为由逃避责任。消费者在进行装修时,最好对一些基本的标准进行了解,例如针对室内环境要求的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并将这些标准落实到合同中约束商家行为。
切勿贪小便宜
每当到了家居产品消费旺季,商家都会推出多样优惠活动,但是少数商家为了制造噱头,实际产品价格并不优惠。例如以超低价促销吸引消费者,实际上货品数量有限,能够买到的几率较低;有的商品看似折扣很大,实际上是样品或过季产品,消费者购买时要注意这些优惠后的“特殊条件”。购买时,尽可能多了解有关促销活动的规定和要求,不要一味地追求低价格,做到理性消费,注意留存发票、购物小票等相关证据,作为维护合法权益的证据。
注重合同约束
很多消费者在装修、买家具的过程中,并不重视合同的作用,甚至不签合同,这给日后维权带来很多困难。装修合同中,要约定装修使用材料的具体规格、数量、使用工艺以及违约的惩罚和赔偿条款,如果装修过程汇总出现增项,也要及时添加到合同中;在购买家具建材时,同样要约定好购买产品的规格、种类、数量等细节,区别“定金”与“订金”,约定好如发生送货延迟等情况的处理方式。此外,如果在卖场内与商家签订合同,也要加盖商场方的公章,提升合同约束力。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付娟 冯静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