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书评周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1:书评周刊

里尔克一部现代诗歌启示录

2016年02月27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插图/高俊夫

  2016年,是20世纪德语世界的巅峰诗人里尔克逝世90周年。里尔克的作品在中国一直备受关注,已经出版的译本有冯至、绿原、林克、刘皓明、黄灿然等,就在今年初,商务印书馆推出了国内首部《里尔克诗全集》。

  里尔克,代表一种诗歌的高度和难度。难度在于他对语言的挑战、对灵魂的探索,对情感的挖掘,而更重要的是,里尔克对于现代诗歌写作的影响,使其本身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启示”——对中国来说,里尔克曾经帮助诗人们“寻获40年代中国新诗克难履险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借镜”,且在往后岁月里,为新一代诗人提供了写作的另一种可能性;对于西方而言,里尔克的诗学,改变了西方形而上学历史上长期占据支配地位的视觉中心主义,世界不再表现为图像,而是存在的呼声。里尔克,本身就是一部有关现代诗歌的写作奥秘的启示录。

  “在里尔克的身上,中国诗人深刻理解了一种超越性的精神性,这种精神性唤醒了中国人自身相似的精神倾向,对于里尔克的契投与领悟,打开了中国诗人对现代性的强烈需要。”

  “无论是在30、40年代,还是在现时,对中国诗人来说,他都是一位令人着魔的伟大诗人,一位风格卓越、技艺娴熟、情感优美的现代诗歌大师。在许多方面,比如在诗人的性格与生活的关系上,在天赋与写作技艺的关系上,在心灵的敏感与诗歌的关系上,在从事现代诗歌写作所需的精神品质上,甚至在对女性的关系上,他都起着示范性的作用。用更简洁的话说,他本身就是一部有关现代诗歌的写作奥秘的启示录。”

  “看过《杜伊诺哀歌》的人,不会不认同诗人身上混合的英雄气概和悲剧气质,诗人柔弱的本色和诗中持续的爆发力不断造成的反差和冲突,接近女性的委婉之声和诗人体内隐藏的浑厚的男性之声交织形成了奇妙的重奏,雌雄同体才是他的迷人之处。里尔克最好的诗几乎都是如此。”

  “里尔克的思想虽然比较驳杂、高蹈、玄奥、具有强劲的生长性,比如从早期的抒情到中期的注重经验再到后期的超验哲学构成了其诗学发展的轨迹,但也有一个隐含的脉络,即从‘看’到‘听’的诗性转换过程。”

  详见B02-B06·主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