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书评周刊·主题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4:书评周刊·主题

“俺爹俺娘”的乡村浓情

2016年03月05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俺爹俺娘》
作者:焦波
中信出版社2016年1月
中国第一张千人全村福,天津湾村子,2002年。如今这张照片还挂在天津湾的村支部,有时候村里人还会去看看,找找自己当年的模样。
在我的记忆里,爹娘白天有干不完的活,夜里有说不完的话。(1991年)
要过年了,爹娘整理一下相框里儿孙的照片,这也算是过个团圆年吧!(1998年)
官厅是爹曾上过4 年学的学堂,他在这里念完了《论语》,便跟爷爷学木匠营生了。这里是大家每天必到的地方。(1995年)

  30年的跨度,12000多张照片,600多个小时录像,汇聚成一本沉甸甸的摄影集。这既是一个儿子用镜头留住日渐年迈父母容颜的温暖过程,也完整记录了一个中国农民的家庭生态,呈现了世代相传的中国人的情怀。

  在这些作品中,作者焦波以摄影师的视角面对父母,以亲情为基点,对准老一辈的生活,虽然他记录的是他的父母,但我们就像看着自己的父母一样,在乡村岁月里不屈不挠,苦中作乐,慢慢走完一辈子。

  本版图片由中信出版社提供。

  在当下中国,当“乡愁”已不仅是文人墨客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个人情绪,而成为数亿城市新移民共通的情感归宿时,“乡愁”就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情绪。然而,真实的乡村生活,太多的人已经回不去,或者说已经没有勇气再回去了,这样的乡愁就成为了一种“尴尬”,一种仅仅是在摩天大楼的阴影中回味的情绪。

  在此语境下,摄影师焦波,花了三十年的时间,以自己的农村爹娘为记录对象,拍摄了12000多张摄影作品,用数十万质朴文字,记录下两个世纪老人三十年间的生活点滴,汇编成了一本《俺爹俺娘》的摄影作品集。

  在山东省淄博山区一个叫天津湾的小村里,住着“俺爹俺娘”,他俩相濡以沫,共同生活了72年。焦波透过一对典型农民夫妇的生活片段,还原传统中国人的家庭亲情和中国乡村的岁月影像,还原典型的村风民俗和农村家庭境遇,是这个时代不可多得的乡村家庭生活标本。

  读《俺爹俺娘》这本摄影集,总是特别容易被带入,你会氤氲开来很多思绪:关于亲情,关于民俗,关于中国农民这三十年来的命运变化,关于他们的儿女为什么变成了和他们截然不同的人,等等,它是直接将中国农民心性展现给人世间的作品。

  焦波是农民的儿子,他在农村长大,了解农村,关注农村,乡村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村庄是根,是生活的源泉,也是我创作的源泉”,他想表现的,始终是一种中国农民对“根”的信念。在这些摄影作品里,乡愁不再是尴尬的小情小绪,而成为了一种扑面而来的朴实浓情。那一张张照片,直白地透露了“俺爹俺娘们”隐藏在农耕之余对亲情和爱情羞于启齿的表达,实在非常动人。

  对于身处同一个时代的人来说,从焦波的父母影像中,我们仿佛可以抚摸自己的父母曾经的疲惫笑容,从他的乡村影像中,我们得以一遍遍回望儿时的乡村岁月。焦波的影像,或多或少纾解了我们无处寻找的乡愁。

  撰文/新京报记者 柏琳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