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俭、司马光、田余庆
(上接B12版)
一本还原历史真相的求真之作
与其说本书是一本翻案之作,不如说是一本还原历史真相的求真之作。作者曾有言:学术研究的宗旨是揭示客观世界的真实面貌及其内在本质,求真是它的第一要义。因此,讨论学术问题不能带有过多的个人感情好尚。
虽说在历史学家海登·怀特诸人看来:所有的历史文本都是一种建构。但是,只要建构的材料——史料出了问题,再精密的建构也会受到致命的攻击。造成之结果,如陈寅恪先生所言:其言论愈有条理统系,则去古人学说之真相愈远。
可以说,作者与田余庆先生在史料的占有上几乎没有区别,不同的是,对史料的解读和使用。在爬梳史料文献的过程中,辛德勇多方面借鉴了前辈学人的成果,比如南宋的朱熹、吕祖谦,清代的赵翼,日本的内藤虎次郎,民国的钱穆等。他秉承的原则是:据可信之资料,依常识之判断。
阅读此书,尚有三点所得可以分享:一是还原了汉武帝等明君形象的本来面目,绝非《资治通鉴》里所描述的那样尽善尽美。对帝王乃至其他历史人物的分析评价,本书都有一个示范作用:要根据可靠的史料客观地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万不可盲从;二是历史研究的史料问题是根基所在,若史料出了问题,分析论断将成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往可靠史料里掺假固是史学大忌,若史料掌握得不全面,也极有可能弄成误判;这一点上不可迷信任何权威,要有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自己去发现问题;三是《资治通鉴》虽有诸多问题,但思路清晰,语言简洁,信息量大,仍不失为学习国史极好的入门书。只是阅读时需有正确方法,应遵循朱熹、钱穆、黄永年诸位学人的思路:先读正史,再读《通鉴》。
【话题延伸】
看现代人如何制造汉武帝
太史公:史官也可能被皇上收买,对皇上的全部不公行为和所有的失误只字不提,把经过涂脂抹粉后的皇上的形象留给历史。
汉武帝:嗯,这样做朕以为并无不可,不过,看来不论如何朕都完全在你的掌握之中了?
太史公:不是在我的掌握之中,陛下,而是在历史的掌握之中。臣只是历史的卑微的仆人。
——埃尔文·魏克德《汉武帝和太史公》
无论是杨生民下笔审慎的《汉武帝传》,还是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那本从汉武帝内闱起笔的《汉武帝传》,抑或是德国剧作家埃尔文·魏克德意味深长的讽刺戏剧《汉武帝与太史公》,都从各自的角度制造出一个别具意义的汉武帝形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许这种制造过程,比历史史实本身更值得我们思考。
《汉武帝传》
作者:杨生民
人民出版社 2015年2月
中国历史上人们常常把“秦皇汉武”并称,可见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本稿是汉武帝刘彻的历史传记,以翔实的史料、生动的笔法,栩栩如生地展示了汉武帝传奇的一生。书中对于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外交、民族关系上的历史功绩做了中肯的评价。对于那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人们关注度比较高的历史人物(如卫青、霍去病、李广等等)也做了比较完整、客观的描述。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
作者:姜鹏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6月
一代雄主汉武大帝,内强皇权,外服四夷,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国崛起,奠定中华2000年帝制格局。然而,他又迷信方术、穷兵黩武,几乎将汉王朝推到崩溃的边缘。司马迁、班固、司马光,三位历史学家,三个不同的时代,讲述了汉武帝三张不同的面孔,提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国崛起的三种不同的解读。
《太阳王·汉武帝》
作者:伴野朗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1年9月
汉武帝是一名具有双重意义的幸运儿。第一重幸运即是“女权之战”这一与他毫不相关的现象,却把处于不利地位的他送上皇帝的宝座。第二重幸运则是他成为汉国力最充实时期的皇帝。而他巧妙利用了这双重幸运,开发西域,讨伐匈奴,如此等等,汉朝的威仪震慑了东亚,获取了前所未有的版图。该书在日本由国际出版业巨头讲谈社推出后,一直是深受日本读者欢迎的畅销书。日本作家笔下的汉武帝,一定也能给中国读者带来一个新的阅读视角,并且引起巨大的反响。
《汉武帝和太史公》
作者:(联邦德国)埃尔文·魏克德
外国文学出版社 1989年7月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担任联邦德国驻华大使的魏克德先生,曾写下广播剧《汉武帝和太史公》。魏克德是名作家,活跃于欧洲外交界和文学界。他写司马迁,立意奇特,让史官和皇帝当面争论历史的真相问题,各执一端,互不相让。汉武帝刘彻,不能让他手下的史官按他的意图写历史,恼羞成怒。刘彻不杀司马迁,却变尽法子折磨这个倔犟汉子,霸占他美貌的妻子,阉割他传宗接代的下体。但是这个司马迁,头可断血可流,写《史记》的原则决不丢。不可一世的汉武帝,终于拿一个文弱书生没办法……魏克德先生以戏剧冲突的方式,将皇帝与史官的矛盾推向极致。
【趣味延伸】
路易十四、华盛顿、康有为
他们如何被“还原”?
《制造路易十四》
彼得·伯克著
商务印书馆2007年11月
作者是当代英国史学大家,地位可比霍布斯鲍姆。伯克的研究特色是引入传播学史的思路。本书主要研究路易十四“太阳王”形象产生、流传及被认可的过程。伯克探究了路易十四通过石雕、绘画、文学、宫廷仪式等等方式塑造出来的形象。通过考察,一个更为真实的路易十四露出面目——比如路易十四并不像描述中的那样亲民,他的身材也并不高大,而是穿了高跟鞋等等。
《华盛顿在中国》
潘光哲著
三民书局2006年5月
自鸦片战争以来,对中国而言,美国一直是个有些神秘的理想国度。这本书追溯了美国国父华盛顿在中国的接受史,并探究中国人根据自身处境构建出来的华盛顿形象。这一神话被打造出来后,先是影响了辛亥革命,接着又对民国国父的制造起了催化作用。书中最精彩的部分是探析国父孙中山形象的制作过程。
《从甲午到戊戌》
茅海建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年5月
余英时曾说:学习史学方法,应多读大师的研究专著,从研究实践中去体会方法。茅海建是近代史研究的大家,治学勤奋,读档功夫极深,长于史料的考辨。这本对康有为自编年谱《我史》的鉴注便是他的大作,可为研究范本。康有为是个搞自我形象塑造的高手,自编年谱里多有造假。茅海建通过对繁复资料的多番考辨,不但试图告诉读者康造假在何处,而且探求其造假的动因,力图还原历史真相。
□刘大木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