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4:教育周刊·师之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4:教育周刊·师之道

耿洁 培育乐于助人勇于成事的健康少年

2016年03月07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西城区实验小学的“雷锋教育”从1986年开始至今,已经持续进行了30年,目前,学校除了进行常规的有关雷锋教育的主题活动外,更是把雷锋教育实施到课程中。校长耿洁说,“雷锋教育”已经成为学校的一种文化,浸润到方方面面,学校的目标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乐于助人、勇于成事的健康少年。

  “雷锋教育”坚持30年

  3月1日下午,西城区实验小学的操场像一个热闹的“小集市”,学校组织学生们将自己多余的学习用品、图书、玩具等,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商品买卖,义卖所得的款项将捐给手拉手的贫困山区学生。

  校长耿洁说,这只是学校开展的“雷锋教育”活动之一。1986年,西城区实验小学(原南菜园小学)成立了学雷锋大队,正式开启了学雷锋教育序幕。耿洁还记得,1986年前后,在向雷锋学习的大背景号召下,很多学校都成立了学雷锋大队,但最后真正把这项活动坚持下来的学校不多,西城区实验小学却将“雷锋教育”一直坚持了30年没有间断。

  “在别的学校‘雷锋教育’或许只是一门跟德育有关的活动,但在我们学校却作为一种文化浸润到各种领域,尤其在课堂当中。”

  耿洁说,把“雷锋教育”课程化,成为学校的一个特色。

  课程涵盖雷锋教育

  耿洁说,把“雷锋教育”课程化已成为学校特色之一。学校最初把雷锋教育细分出了十种精神,涵盖在小学阶段对孩子进行的基本道德教育中。随后把十种精神做进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7个学科课程中,“每个单元中应实施的德育点,也就是雷锋精神教育点。”

  学校还把“雷锋教育”做成“课堂实施手册”,下发给每位老师并做了指导性的学习。现在,老师已能融会贯通地使用。

  “后来我们又进一步完善,建成了小博士课程体系。”耿洁介绍说,从2014年开始,学校以雷锋的“十种精神”为引领,把雷锋教育涵盖在三类课程里,分别是学科课程、支持类课程、活动类课程。

  耿洁表示,现在学校提出建立“生命的课堂”,不能只关注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借助学习增长能力和思维水平,学会沟通、交流和与人的合作,“很多的道理,都要在课堂上习得,所以雷锋教育课程实施很重要。”

  孩子潜移默化中成长

  现在,西城区实验小学不仅将“雷锋教育”形成常态化、课程化和系列化,还全员、全过程、全领域实施,耿洁说,“老师和孩子一起交流,每天都是感受生命的成长。”

  耿洁说,西城区实验小学接收过很多随班就读的学生,包括患自闭症、多动症的孩子,他们虽然会耗费老师很多精力,但老师们有统一认识,这些孩子本身已经很不幸,更需要帮助,给他们安慰和温暖。

  耿洁回忆,学校曾经有个患多动症的孩子,经常在上课途中突然跑开,还会出其不意地攻击别人。耿洁说,孩子的班主任老师一直和孩子沟通,和孩子的家长沟通,点点滴滴融在每天的日常教育中。有一天,耿洁在楼道里看见,孩子的班主任无论走到哪儿都牵着他,陪着他。这样的陪伴一直持续到了六年级,孩子好像一下长大了,开始特别愿意为低年级的学生服务,“这就是持续的力量。”

  校长名片

  耿洁 西城区实验小学校长,中共党员,教育管理本科学历,高级教师。曾在北京育才学校任数学教师,后调入西城区实验小学。

  主编并出版《高效益教学初探》、《资源效益型学校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上、下)》、《讲述我们的教育故事》等书,推动西城区实验小学“人民满意校”建设。被评为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科研带头人,课改先进个人、学校文化管理示范校长等。

  ■ 校长说

  通过课程培养“健康少年”

  新京报:为什么会30年坚持做“雷锋教育”?

  耿洁:雷锋教育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坚持、一是浸润。坚持就是信念的坚守和时间的持续。30年来,国家和学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不管怎么发展,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弘扬始终是教育的主旋律。我们学校坚持把雷锋精神作为学校的文化传承,就是因为我们有这种信念。

  新京报:校训“乐于助人 勇于成事”是否也跟雷锋教育有关?

  耿洁:“乐于助人”从做人角度提出,也结合我们“服务他人 悦纳自己”的生命价值观念,做人要有“乐”的态度,希望孩子懂得能够助人、服务社会,是一种价值,是快乐的。“勇于成事”,是从做事的角度提出的,让孩子敢于担当,勇敢探索,从小事做起最终成就大事。希望校训作为学校培养目标贯穿下去,通过课程培养健康少年。

  好的教育写在孩子的脸上,孩子的脸上有阳光,就说明这个校园是有温度的。——耿洁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杜丁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