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北京新闻·城事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7:北京新闻·城事
上一篇

每周一节太平鼓 锻炼表演两不误

平谷七小引非遗项目入体育课,希望塑造学生形体美、姿态美、动作美和精神美

2016年03月14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平谷七小的学生在进行太平鼓表演。平谷七小供图

  新京报讯 两年前,平谷七小引入太平鼓项目时,还有市民以为这是一种扇子舞。如今,这一非遗项目已成为该校三四年级学生每周一节的固定体育课。学校还组织了38人的社团,登上拜年活动的舞台。

  “打起来特别美”

  击鼓抖环,腾挪跳跃……今年2月的一场团拜会上,平谷七小太平鼓社团的同学们,以柔韧轻巧的表演展示了这一古老艺术。

  早在两年前,这一项目进入了校长赵德永的视线,“打起来特别美”。于是引入这个项目,希望给孩子们搭建展示美的平台。

  如今,该校三四年级的学生每周都有一节体育课,专门学习太平鼓,还成立了太平鼓社团,邀请国家非遗京西太平鼓代表性传承人高洪伟为业务指导。

  “高老师每月都会来指导一两次”,赵德永说,平时,学校的体育老师也会接受高洪伟的指导,再教孩子们练习。

  目前该校太平鼓社团的孩子们已经能完成全套动作并参加演出,对舞蹈动作的审美也有所提升。赵德永说,一项太平鼓,就能实现形体美、姿态美、动作美和精神美的塑造。

  既训练美感,又锻炼身体

  赵德永介绍,太平鼓跳起来美,练习时却很累,“特别考验学生的耐力”,因此将其与体育课整合起来,让学生们提升锻炼的趣味。

  “半个小时全都用来跑步太枯燥了”,他说,学生需要锻炼,但方式也“得讲究”,要让孩子们能坚持。

  太平鼓正是一种既能训练美感,又能锻炼身体的方式。“打一会儿就满头大汗”,赵德永说,在平时的锻炼中,既有分解动作又有组合表演,在跳的过程中更有很多花样和创新,学生们都很感兴趣。

  赵德永介绍,目前每个学期孩子们都能学会两套动作,时长大约四分钟,有时还会参加表演,也能锻炼团队合作意识。

  今后,太平鼓还会在平谷七小继续拓展,赵德永期望目前38人的社团能继续扩大,最终成为学校的特色项目。“也希望今后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参与到太平鼓中,传承传统文化”。

  ■ 太平鼓

  太平鼓是一项早在唐代就已出现的传统艺术,也是一项非遗项目。用于表演的是一种有柄有环的单面鼓,外形类似团扇,鼓柄下端拴几个闪亮的小铁环。

  表演时,需要左手持鼓,右手持鼓槌,边打边舞,“咚咚”的鼓声和“哗哗”的金属声清脆悦耳。

  据了解,旧历除夕、灯节时,民间有击太平鼓欢庆佳节的传统,来表达对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的期盼。

  本组稿件/新京报记者 黄颖 实习生 郭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