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封面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0:封面报道

创客们如何站稳“创业创新”的风口?

2016年03月15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全国政协委员、联想集团董事长 杨元庆

大企业由于具备资金、人才、技术、品牌、市场等优势,在创新甚至创业上,能够发挥独特、重要的平台作用,加快创新成果的有效转化。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银行董事长 闫冰竹

如果能够“投贷联动”,商业银行直接投资于创业企业,会更好地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我觉得银行的议价能力和服务,更能让创业者感到温暖一些。
全国人大代表、天明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 姜明

未来企业内部生态系统,不是老板和雇员的关系,应该是合伙人的关系。文化、道德,甚至企业薪水上的激励都不可持续,最好的形式还是股权。
全国政协委员、台盟泉州市委主委 骆沙鸣

政府在双创基地当中,要实行一种差别化的引领,不去限制大家的创业方向,但一定要有所区别。

  创业创新,不仅是这两年经济发展的热门话题,也成为今年政府报告里的热词。

  在李克强总理所作的“2016政府工作报告”中,共有22处提及“创业”,59次提到“创新”。其中,阐述“十三五”时期的重要目标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句话更是给创投市场吃下一颗“定心丸”。

  有数据显示,到2015年底,全国众创空间数量已经达到2300多家,而在一年之前,这个数字还不到100家。

  的确,对于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大潮下催生出的“创客”们来说,如今已迎来黄金时代。如今,经济转轨、资本充裕、利率偏低的大背景,不仅给创业者提供了市场空间,而且使之能够享受到更多的政策惠及。

  去年,创投市场因此前的过度膨胀曾出现一定的“退热”,有人甚至抛出了“资本寒冬说”。如今看来,那可能只是双创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小小插曲。

  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创业创新不仅对于经济结构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营造有利于“创客”们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政府工作的重点。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就建议,通过税收扶持、完善法律环境等政策,缓解2015年出现的“资本寒冬”,以及天使投资发展相对滞后、缺乏退出机制、回报率偏低等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也建议,修订《公司法》中的相关条款,使之更为适合创业创新的时代需求。

  任何一个行业在初始阶段,都带有“野蛮生长”的因子。多数受访者都认为,对于创业创新的大潮而言,如何尽快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合理引导资金流向并规避风险,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未来的发展。

  “发挥大企业在双创中的平台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联想集团董事长 杨元庆

  新京报:你在今年两会提案中提出,要充分发挥大企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资源和业务平台的作用。怎么当平台?

  杨元庆:大企业由于具备资金、人才、技术、品牌、市场等优势,在创新创业上,能够发挥独特、重要的平台作用,加快创新成果的有效转化。这个转化是双向的,反之初创企业的创新成果也可以由大企业“接盘”。

  新京报:大企业有这个需求?

  杨元庆:一方面大企业有很多的资源,联想一年100亿创新研发的投资投入。开发出来的东西,我们自己会用,但也有很多不是马上能够被我们核心业务所用。我们可以把它分拆出去,作为一个创业公司来发展。

  新京报:小的创新企业会愿意一开始就让大企业的资本进入吗?

  杨元庆:大企业其实是一个平台,它有很多的资源,有销售的通路,有生产制造的能力,能够采购到比较便宜的东西。所以作为小企业,创新的产品以后需要这样的大平台作为通路导向市场。

  其实在硅谷,更多的初创公司的结局都是被大企业收购,而不是自己从小走到大的。所以,创业企业和大企业之间的关系是,怎样能够做好连接,把大企业的资源和平台充分加以利用。

  新京报:你的提案中说要跟政府“手拉手”,政府在其中是什么样的角色?

  杨元庆:政府除了为大企业创新提供资金支持、财税优惠之外,还可以在企业创投基金上加磅,把一部分资金交给企业创投去运作。大企业一般都是懂行业、懂技术的人去做创投。不看什么风口,而是看未来的市场需要什么、用户需要什么,再来投相应的技术、相应的市场。

  “建‘投贷联动’让银行直接投资小微”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银行董事长 闫冰竹

  新京报:你这次的提案中提到“投贷联动”,有什么具体建议?

  闫冰竹:创业型的中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的,风险还是非常大的。银行如何能够更好地支持他们?这个问题在当前商业银行体制下存在许多问题。

  银行参与投资的都是公众的钱,贷出去得有一定的收益,所以从客观上,银行主动参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主动性会差一些。因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特点是投资多、投资期限长、失败概率大。如果能够“投贷联动”,商业银行能直接投资于这些企业,不像过去只收取一些利息,主动性会高起来。

  我建议国家要在法制环境、规章制度上有一些根本的变化和创新,从而把这种投贷联动的制度建立起来,更好地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新京报:小微企业失败率高,这种类型的投资对于银行不会形成风险吗?

  闫冰竹:所以我们一定要进行一些评估跟分析,从产品投入之后,市场会有哪些反映,从它的技术成熟不成熟,也会根据风险的等级,决定贷款的多少。社会资本很难像银行这样专业、有针对性,而且365天有工作人员一条龙式的服务。

  时代在发展,银行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我们过去关注大型企业,现在更多关注于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把主要的精力向这方面转移。

  新京报:社会上的资本也很多,创业者会喜欢拿银行的钱吗?会一直服务到IPO吗?

  闫冰竹:首先从目前看,银行的利率比较低。另外,如果投资入股,肯定我们不占大的。我觉得银行的议价能力和我们对中小微企业的服务,更能让这些创业者感到温暖一些。会的,今后就是这样的趋势,因为我们现在银行也有投行团队,综合化经营是种大趋势。

  “采用合伙人制的企业才有向心力”

  全国人大代表、天明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 姜明

  新京报:你在议案中希望《公司法》做出一些调整,主要是股东人数?

  姜明:我指的是对股权众筹股东数量的限制。有了股权众筹,普通人都能参与到创新创业中。但根据《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规定不超过50个人,非上市公司的股东不能超过200人。

  我认为,未来企业内部生态系统,不是老板和雇员的关系,应该是合伙人的关系。根据不同的贡献和特点,可以分为合伙人一级、二级、三级。采用合伙人制的企业才有向心力,才能点燃每一个人的激情、潜力。文化、道德,甚至企业薪水上的激励都不可持续,最好的形式还是股权。

  新京报:提出这条议案,是由于自己公司的遭遇吗?

  姜明:我的确有切身体会,现在集团发展很快,旗下60多家公司。有的公司我就希望明后年不断引进有资源有管理能力的人才,不是以员工身份而是以股东身份引进来,这样一来股东总数就会超过50人,不被允许。

  新京报:股东过于分散会不会在今后发展中埋下隐患?

  姜明:华为的股东很多,发展依旧健康。担心风险可以用各种技术手段解决。公司应该考虑的还是怎么让大家发挥主人公态度。

  初创企业融资难是一个老问题,有了互联网以后,初创企业可以通过金融平台让人知道做的项目,从认同者那里融资。

  我认为股权众筹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众筹之后不仅仅是成为一个股东,还有营销、销售、品牌方面的帮助。比方说,200人众筹一家咖啡馆,解决资金来源问题是一方面,主要是每个人都很关心咖啡馆发生了什么,可以作为自媒体来宣传,来传播,每个人都是口碑。意识感很重要。

  “众创空间缺乏差异化稀释资源”

  全国政协委员、台盟泉州市委主委 骆沙鸣

  新京报:你在小组讨论中提到保护和鼓励众创空间的孵化,其中有什么发现?

  骆沙鸣:就我所了解的,福建九个地市都要做众创空间,有的地方比较积极,还要做两个三个。观察了一下,有很多相似性的东西,同质化严重。这样资源可能会被稀释掉,吸引力也不那么强。

  政府在双创的这些基地当中,也要实行一种差别化的引领,不去限制大家的创业方向,但是一定也要有所区别。有一些差别化之后,整体有所侧重,不同人群积极性可能会更高,有利于创业者的发展。

  新京报:各地热情很高,避免同质化是否困难?

  骆沙鸣:我希望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网站,把全国的创业创新基地,都体现在上面,特别是一些差异化的东西。登录这个网站就可以了解到所有的东西,减少时间成本,而且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对接。

  新京报:据你了解,众创空间里面的创业者目前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支持?

  骆沙鸣:他们需要有一些来自风投机构,或者是来自企业的导师,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导师,给他们做辅导。这个对于初步创业的人太重要了。

  新京报:有什么好的建议?

  骆沙鸣:众创空间可以和高校相结合。高校的科研机构也有一些科研的成果,这些成果也向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现在从全国来看,我们的产品转化率还不足20%,如果能够达到50%、70%,整个社会的创新创业就会是另一种质和量。

  在国外有一些好的方法,我们现在有一些地方也在尝试,将一些成果和科研水平整个平移到产业园区。把知识产权入股,这样很快就能够跟一些资本、劳动力结合,进入产业化、市场化,减少中间环节。

  ★个案

  创业样本:从公司白领到火锅外卖平台

  “我们就是在总理的鼓舞下开始创业,原来一直在公司里上班,终于感觉到了一个黄金年代。”说起大约一年前的创业契机,程凯文语气兴奋,他是火锅外卖平台“锅否”创始人兼CEO。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5月份,程凯文带着他的锅否宣布成立。

  “我那次是在朋友家吃饭,看到总理谈‘双创’,了解到他去了中关村、去了很多互联网企业视察,还有后来的‘总理咖啡’。我感觉时机应该是成熟了,政府不断提出创业、互联网+,一切刚刚好。”程凯文感慨,“当时觉得,中国的土壤、空气湿度仿佛一下子都适合去创业了!”

  在那之前,他在一家零售消费数据分析及应用的公司工作,和现在从事的事业并不相符。在萌发创业思想苗头后,在2015年春某一天,他在和创业平台星河互联的碰撞下,迸发了做火锅外卖的点子。

  程凯文告诉记者,创业一开始最稀缺的资源是政策上的咨询。“餐饮这块国家管得比较严格,很怕因为对政策不了解,触碰到法律底线。”通过星河互联下设的财务、法律团队,程凯文做了一些咨询,慢慢打造起平台。当时的创业主力一共三人,现在团队已经发展到了40多个人,分散在技术、营销推广、运营部门等等。

  最先程凯文只是做望京,试点两个月模式跑通了,在去年10月份覆盖全北京,现在有40多个配送点。效率上,从一天5单到平均一天1000单。“会继续在北京深耕一段时间,然后开始全国扩张,年底或其他时机成熟的时候,去发展一线城市,目标是32个城市。”

  梦想不小,但困难天天有,每一天都在解决各种问题。程凯文举例,比如物流,下雪以后温度特别低,配送汽车晚点冰冻了好几个小时,全线都乱了。就要一直跟客人道歉。比如火锅底料有醪糟,为的是回甜的味道,结果客人不相信坚持认为是剩饭,第二天必须重寄底料证实,他也要亲自打电话解释。

  但这些困难并没有击退程凯文的创业梦想。他说,在大好的创业环境之下,没有遇到大的难关。反而因为是国家在支持的事情,跟人家谈合作,跟投资机构谈融资,也都比较愿意配合。目前,他已经完成A轮3000万融资。

  不过,随着双创持续高温,餐饮到家的创业团队也越来越多。程凯文称:“坚信政府宏观政策支持不变,会少一些投机者,真正做事情的人,真正想去创业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A10-11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刘夏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