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健康圆桌会聚焦移动医疗如何撬动分级诊疗,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及各方代表解读“新政”
|
随着卫生计生部门要求大医院实现非急诊全面预约,取消医生“手工加号”权,禁止“公立医院医务人员通过商业公司预约加号、挂号牟利”,很多三甲医院医生已经开始卸载手机上的“移动医疗”客户端,以“专家”和“专家号”为市场切入点甚至是拳头业务的移动医疗企业,面临冲击和转型抉择。
3月15日晚,新京报举办“移动医疗如何撬动分级诊疗?”圆桌会,邀请政策制定者、医院院长、医生和移动医疗行业代表,聚焦移动医疗的未来,为分级诊疗的“破茧之路”建言。
谈困境
做挂(加)号,移动医疗只是工具没竞争力
转型其实早已埋下伏笔。“专家号”永远是稀缺资源,2015年,各路移动医疗企业已进入“血拼”状态——有医生说,手机上装了十几二十个APP,但持续用的没有;同时,各大医院纷纷搭建自有预约就诊移动服务端,强势统筹麾下号源。
作为全国最大的儿科医院,北京儿童医院2015年门诊量达到337万,却在2016年初率先统一号源,自建预约就诊的APP和微信公号,实现非急诊全面预约。
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认为,分级诊疗要依托两个字:“信任”,如果移动医疗平台无法直接连接医院、医生和患者,咨询分诊只能停留在最初级阶段。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方来英认为,变革现有的医疗模式,远程在线诊疗,以大数据的运算、分析和学习为基础,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在细分慢病管理以及各类疾病的诊断、诊疗方案……才是移动医疗的未来。
方来英表示,预约挂号、分诊加号,只是现有医疗模式的辅助工具,不是移动医疗应有的创新,更不可能成为移动医疗未来发展的竞争力。
谈新政
公立医院号源统一按病情分配
2016年2月24日,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印发《关于开展对医务人员通过商业公司预约挂号加号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清理工作的通知》,决定从即日起到2016年3月25日,在全市公立医院开展对医务人员通过商业公司预约挂号、加号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进行清理。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明确:公立医院号源,需由医院统筹,按(就诊者)病情公平分配,出诊医生亦无权私自“变卖”!
本次圆桌会的主持人、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认为,为了公平、透明的按(求诊者)病情分配医疗资源,公立医院要统一号源。在号源,特别是专家号源上,无论与医生合作,还是转而与医院合作,移动医疗企业已无竞争力。
从组建专家团队,到取消医生手工加号,再到清理靠在线挂号(加号)牟利的医生个人行为,“这一轮(三甲医院)挂号改革,是倒逼大医院首先在内部按病情分诊,也是倒逼一部分还处在争取与大医院分羹,请大医院医生在线问诊咨询、挂号加号初级阶段的移动医疗企业转型”,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李勇杰教授坦言,所谓的稀缺资源——名医,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进,也会逐步下沉基层,而不是守在大医院。
谈突围
移动医疗如何切入现有医疗格局?
创新之路漫长,眼下,若失去对三甲医院(专家)号源的“(参与)支配权”,移动医疗企业转型之路该如何走?
方来英建议,移动医疗企业应尽快找到与现有医疗格局互动的“突破口”。
春雨医生CEO张锐表示,诊前咨询、远程会诊、诊后随访、慢病管理,春雨医生等移动医疗企业对分级诊疗的贡献可以更大。比如“私人医生健康管理”服务,有效结合了线上诊前咨询,线下诊所首诊,线下医院分级转诊等功能,有效起到截流轻症用户到线上,分流小病用户到非三甲医院,以及将真正有需要的大病用户引流到三甲医院的作用,初步形成“线上分诊、线下首诊、大病转诊”的互联网分级诊疗模式。
“据统计,全国二级医院每年空置床位25万个”,名医主刀CEO苏舒期待有更大的政策空间,鼓励更多三甲医院的医生多点执业,互联网+平台则协助医生双向精准匹配患者和患者周边的“手术平台”,将这25万个床位激活。
北大国际医院院长陈仲强说,移动医疗手段仍是在现有的疾病诊疗模式下对诊疗服务流程提供支持,而不是替代。“从这个角度来说,移动医疗的发展大有空间,因为效率的提升本身对医院的管理不可或缺。”
新京报记者 魏铭言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