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观察
下调利率对人民币汇率带来的贬值压力太大,并不是最优选项。而通过调节对商业银行各种形式包括MLF在内的各种利率水平来影响市场利率,同样可以引导市场利率走势。
据媒体报道,央行3月16日就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向部分银行询量,并下调各期限利率25个基点。三个月MLF利率下调至2.50%,六个月期降至2.60%,一年期降至2.75%。至此,MLF利率降至2014年9月开始发行以来的最低水平。
MLF于2014年9月由中国人民银行创设。是中央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象为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可通过招标方式开展。发放方式为质押方式,并需提供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优质债券作为合格质押品。透过现象看本质,MLF的本质仍是央行“放水”的一种形式而已。
央行从2月份以来开展MLF操作并降低MLF利率,主要目的是向市场释放中等期限的流动性,对冲到期的MLF。
今年货币政策提法仍然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正如李克强总理在记者会上所言,我们始终注意把握货币供应量的松紧适度,主要还是为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所以金融机构还是要着力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绝不能脱实向虚。无论降息降准,还是包括MLF在内的各种再贷款,都是为了支持实体经济。
说到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这次MLF利率降到历史阶段性低点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银行降低实体企业贷款利率,进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道理其实并不复杂。央行借给银行的中期资金不仅使得银行获得了稳定的资金来源,而且这些稳定资金是企业最急需的贷款需求种类。在利率已经市场化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肯定会采取高来高去的贷款操作方式,即:银行资金来源成本高,贷给企业的贷款利率就高,否则,亦然。现在央行通过降低MLF利率给商业银行融资,银行给企业的贷款利率必然下降,从而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这是央行下调MLF的主要目的。
其实,央行还有“谋大招”的战略。在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在管制利率消失情况下,央行如何影响市场利率走势,如何引导市场利率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否会出现利率市场化后,存贷款利率疯狂上涨,进而加重整个社会融资成本呢?如何能像美联储那样,在利率市场化后仍然牢牢把控住利率走向呢?
就目前而言,央行正在通过调节对商业银行各种形式包括MLF在内的各种利率水平来影响市场利率,引导市场利率走势。比如,目前引导市场利率走低,进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央行给商业银行通过逆回购、短期再贷款和MLF工具提供低于市场平均利率的资金,使得商业银行不再去市场吸收高利率资金,从而减少市场高利率资金需求,最终引导整个市场利率都开始走低。
在中国通胀有所抬头、美联储今年6月加息预期上升的背景下,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调降空间有限;与此同时,下调利率对人民币汇率带来的贬值压力太大,并不是最优选项。因此,通过降低MLF等利率,相当于是在预演和历练,以实现对同业拆借利率的调节和控制的利率走廊调控目的。
□余丰慧(财经评论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