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4:星期五周刊·行业观察(二)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4:星期五周刊·行业观察(二)

奥斯卡影片引进利远大于弊

2016年03月18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专家解读

  Q 引进奥斯卡影片的意义在哪里呢?

  其实奥斯卡最佳影片我们以往也引进过,但是时效性的确太差,我记得《艺术家》年初得奖,国内年底才引进上映,本来这部片子就比较小众,再加上时间差,就导致票房比较尴尬。这次《荒野猎人》的引进时间非常快。《荒野猎人》这部片子如果在没得到奥斯卡这么多肯定的时候引进,可能会卖座但是未必像现在这么火爆。虽然奥斯卡只是一个美国的国内奖项,但是也是包括中国影迷在内的全世界观众非常关注的奖项。

  Q 一些艺术性非常强的奥斯卡影片,比如《艺术家》《国王的演讲》在国内上映后反响都比较一般,你认为这是不是目前中国观众欣赏水平还未达到呢?

  国人的影像文化素养整体偏低,这是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获得奥斯卡奖的影片很多在美国也不是特别卖座的电影,这可能自本世纪以来,这十来年表现得更加明显。在以往,卖座大片和奥斯卡获奖影片重合几率是非常大的。但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电脑特效发达了以后,电影的主流商业大片越来越走向视听奇观,叙事上可能比较单薄,在美学探索上越来越保守,所以现在就变成了这样一个续集流行的状态。所以反而是一些中小成本的电影会让人觉得有新意。本世纪以来奥斯卡得奖的很多电影都是成本偏低的,像《断背山》《撞车》,所以这些片子本来就不是特别大众的,再加上一层文化隔膜,肯定就又远了一层了。

  Q 从市场和艺术的角度来看,内地需不需要奥斯卡引进片呢?

  当然需要,我们现在的引进类型还是比较单一的,商业电影是以美国的商业大片为主,其他国家的也有,但是相对不多,文艺片、艺术片上映的比较少,奥斯卡引进片应该是一个相对折中的选择,因为欧洲三大电影节获奖的作品,很多在内地这样的放映尺度来看未必能通过,其次它更加与主流的观众趣味脱离,奥斯卡的趣味一直不是一个曲高和寡、小众的趣味,它一直是一个艺术与商业拿捏得比较好的产物。

  □索亚斌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