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家
国际评级机构对于中国的了解、评估一直就是滞后的。数据证明其判断更像是事后诸葛亮,而非成功的预言家。
在昨日的中国发展高峰论坛上,针对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下调中国评级一事,财政部长楼继伟称,“我们不care它的评级,希腊出那么大问题的时候,穆迪对其评级还高于中国”,并指出,市场上并没有因此使得和中国主权债有关的指标发生变化,如离岸人民币不跌反涨,也没有资金做空中国。
今年3月初,穆迪将中国政府债券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确认长期信用评级为Aa3,主要原因为政府负债加重、外汇储备下降及当局实施的改革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穆迪和标准普尔、惠誉国际一块位列国际资本市场评级“三甲”,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还曾评价穆迪为“除了美国之外的另一个超级大国”,故其对于主权国家评级经常会有些市场影响。
诚然,部分地方政府债务的确是中国经济的潜在风险因素,但穆迪并没有看到中国政府的资产端,相比地方债务,地方政府信用依然良好,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政府资产数量非常庞大,且相当一部分是经营性资产,流动性非常高。
去年以来,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国内经济确实经历了一些大的波动,以穆迪关注的人民币波动为例,我们能够看到,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人民币大幅波动,不可避免地会影响短期的走势,但如今我们反观人民币国际化的良好进程,很难否定当时汇率改革的必要性。
可穆迪评级夸大了短期波动,忽视了长期的稳健,只重视纵向比较忽略横向对比的研究。过去一年来,中国经济的各项指标确实大幅承压。但从横向看,去年的世界经济都处于低谷徘徊状态,而中国依旧保持着全球领先的经济增速、健康的财政赤字、充沛的外汇储备和较高的利率水平。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都尚有充分的施展空间,改革动力依旧强劲。
事实上,国际评级机构对于中国的了解、评估一直就是滞后的。数据证明其判断更像是事后诸葛亮,而非成功的预言家。在穆迪下调中国和中国银行业评级之后,相比意见市场的反弹,资本市场并没有做出太大反应。离岸人民币基本持平,恒生国企指数小幅上涨。A股市场特别是银行股,甚至出现了强劲反弹。这表明,穆迪的消息公告已远远滞后于市场认知。
这非首次国际评级机构的判断受争议。甚至有人认为,他们的负面意见本身还成了危机的导火索。要知道,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信用评级通过对国家之间的褒贬,会影响未来市场对国家信用的评定,还能切实制造“融资剪刀差”,影响国际资本市场的走向。
而今,在数据已证伪穆迪的判断之后,楼继伟部长所说的“不care”的态度,也是最好的应对策略。穆迪的评级,改变不了市场自发的走势。如果完全不care,那么正如金庸小说里的九阳神功一样: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风物宜长放眼量,中国经济虽然正处于调整周期之中,但这恰恰是改革和转型的必然阵痛,也是市场规律的正常体现。对比全球的相对状况,中国的基础经济数据也是向好的,其长期趋势不会由于部分机构的“偏见”而发生改变。因此,比迷信评级更重要的,是保持、重构信心,中国经济的长期趋势并不会由于部分机构的偏见而发生改变。
□边际(财经评论人)
相关报道见B01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