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城事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1:城事
上一篇

“民族范儿”韵律操来啦 或将全市推广

融合8个民族的舞蹈动作,并用代表性器乐配合;总长6分钟,分小学、中学、大学三个版本

2016年03月28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讯 (记者黄颖浦峰 实习生郭锰)从格桑花开到水乡竹韵,从吉祥雪域到天山欢歌……伴随着各具特色的民族音乐,学生们以民族舞加体操的形式,跳得不亦乐乎。

  据悉,这套韵律操时长约6分钟,共8小节;目前已经在部分中小学试点,未来还可能在全市推广。

  运动强度比广播体操大

  “花了三天就学会了!”25日,海淀实验中学的初一学生朱玉杰说,去年3月中旬开始,他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套融合了藏族、维吾尔族等民族音乐和舞蹈的“广播操”,跳起来美感十足,也很有乐趣。

  这套“民族范儿”的韵律操时长约6分钟,是市教委委托中央民族大学创编的,花了3年时间才研发完成,按不同学段,分为小学、中学和大学三个版本。

  据了解,每个版本均从汉族、藏族、傣族、蒙古族、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彝族等民族的舞蹈动作中,吸取了不同的元素整合创编,并使用民族代表性器乐配合。不同之处仅在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加入了下肢动作的配合和对韵律感的要求。

  以中学版为例,其配乐是耳熟能详的《爱我中华》,在“水乡竹韵”、“骏马奔腾”、“佤族旋风”等小节中也先后使用了葫芦丝、马头琴、葫芦笙等极具民族特色的乐器伴奏。

  与传统的广播体操一样,这套韵律操也有准备、伸展、跳跃等“保留项目”,只不过融合了民族舞元素后,显得更具美感。

  但是它的运动强度却超过了广播体操。“锻炼者做这套操时的心率为每分钟130次左右,运动强度相当于中等强度的跑步,比广播体操强度大。”该套韵律操的创编者之一、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韦晓康说。

  已在部分中小学进行试点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创编这套韵律操的目的在于,将艺术元素、中华传统文化、民族团结教育融入体育锻炼中。目前已在部分中小学进行了试点,在课间操时间和课外活动中均可使用。

  有体育教学专家分析,目前我国学校里绝大多数体育项目都由西方传入,虽然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忽视了对民族文化的传承。现在北京高校的近90项体育课程中,真正属于民族传统的运动只有武术、太极、秧歌等几项,占比很小。

  “以往的体育教育偏重于速度、耐力和力量等显性指标,而灵敏、协调、柔韧、平衡等指标被偏废,这是如今学生体质下滑真正的原因”。因此他认为,韵律操的出现无疑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体育文化,也弥补了之前体育教学的不足。

  据悉,市教委即将组织体育、艺术教师开展培训,先期在中小学推广,未来有可能在全市推广。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