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书评周刊·新知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6:书评周刊·新知

那么多的“想当然”,一并在此终结

2016年04月02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生命的跃升》
作者:尼克·莱恩
版本:科学出版社
2015年11月

  生物化学也是个令人着迷的学科

  或许在读英国科学作家尼克·莱恩的书之前,我都不曾想过生物化学可以是这么一个令人着迷的学科,相信很多人也和我一样,一看到这四个字,眼前飘过的都是迷雾茫茫。我记得,在大学里自己的物理化学还是学得相当不错的,可精确描述和计算、可理想建模的系统是我作为一个直来直去的理工科妹子的最爱,然而一旦加入不确定性,需要各种调整系数,还允许存在假说一假说二假说三,就十分让人头疼了。

  日本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树曾在一篇文章中给读者解释为什么那只薛定谔的猫如此难以描述,因为这里面涉及的参数之多之巨,是科学家们先前熟悉的那些系统根本不能及的。对它们做精确运算的话,以当时(文章写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计算资源,完全是门儿也没有。即便在当今这个时代,也还是要算得AI们吐出一口老血,君不见AlphaGo还只不过在吭哧吭哧对付一张19×19的棋盘而已。

  然而解释复杂的生物现象已经成了现代科学不可回避的议题,归根结底,我们仍然相信要把这一切诉诸于数学的运算和推演,才是寻找到了接近真实的途径。尽管过去,我们有着那么多的想当然,可毕竟在用林奈的观察、达尔文的观察甚至是孟德尔的实验为进入这一途径做着准备,而在另一条终将同归的道路上,我们要感激拉瓦锡的出现,道尔顿的出现,还有图灵的出现,于是,所有的想当然最后会被一一辨清:是与否,对与错。事实上,汇聚到此的英雄人物太多太多,要厘清他们之间的交叉纵横,就足以写上一摞厚厚的书。

  莱维在《周期表》里犯了低级错误

  伦敦学院大学的演化生物化学家尼克·莱恩在他的第三本畅销著作《生命的跃升——40年演化史上的十大发明》中写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实,足以说明“想当然”是我们在处理和生命现象有关的问题时多么容易陷入的一个陷阱,哪怕是科学人士也不例外。

  意大利化学家普里莫·莱维同时也是一位天才作家,因为其不幸的身世(他是奥斯威辛幸存者,后因抑郁症跳楼而亡)和美好的文笔(卡尔维诺也撰序推荐过他的书)而备受推崇,他出版于1975年的《周期表》,以各种元素为隐喻,结合它们的结构和性质,写成了一部自童年到成人的自传。

  但莱恩在《生命的跃升》书中写到,这部他自己也在2006年伦敦皇家学会组织的投票中给了一票从而使其当选“有史以来最好的科普书”荣耀的作品中,却存在可以说得上是低级的错误——在讲到光合作用的时候,莱维无视了(应该是并没有读过相关研究)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搞清楚的这一化学过程,在好几个点上都以诗意的语言来自说自话,于是错得离谱:

  第一,他认为碳原子是被阳光激活的,事实上它在夜里也能被激活,所以望文生义要不得,名词被命名之初就已然自带局限;第二,他认为碳原子是一瞬间就和氧原子分开的,事实上它们始终在一起,光合作用用到的氧是来自于水,而非很多人以为的二氧化碳。以这个例子为引入,接下去莱恩就开始为读者打开话匣,侃侃谈来近几十年基于蓝细菌的研究如何为世人揭开了这项生命能量源泉的谜题,以及,它是多么的精巧和神奇,相信这一章所带来的大开眼界就足以让你觉得这本书值得购买了。

  这本书讲的是演化的最伟大发明,讲的是每一次变革如何改变生命世界,以及我们人类怎样学会读懂这些历史——用到的精巧机智足可媲美自然之力。这是生命伟大创造力的庆典,也是对我们自己的礼赞。

  永远不要被任何自圆其说所惑

  《生命的跃升》中所提到的生命演化十大发明,除了光合作用之外,还有生命起源、DNA、复杂细胞、性、运动、视觉、热血、意识、死亡,这些并不陌生的名词几乎出现在每一本综合生物教材中,或许乍看之下会让你认为这不过又是一本大路货科普书,事实上我也差点被偏见带跑,然而出于对译者的信任(张博然本身就是果壳网一位非常优秀的科学主笔,演化生物专业出身)还是认真开读,读着读着不由得欣喜而惶然,欣喜自是因为书好看得无法释手,惶然则是出于它让我意识到自身还有那么多知识缺陷,而这些缺陷根源于自小受到的教育本身,因为它迫不及待地就要给你一个所谓的答案。并不夸张地说,把《生命的跃升》当做一本“让你知道咱们的教科书有多肤浅”的吐槽和起底读物也是正确的阅读姿势之一。以下我再列举一则。

  大多数人应该还记得那个著名的“原始汤”实验,1953年犹太裔美国化学家斯坦利·米勒在实验室中,用玻璃烧杯装满水和混合气体模拟早期地球大气,并通入电火花模拟闪电,从中得到一些有机分子,甚至是蛋白质基石的氨基酸,于是一时之间他被认为找到了生命起源的答案,甚至还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故事。

  我并不知道现在的教科书有没有将这个实验和假说撤下,至少,对其的科学地位加以修正,然而真实的情况是大约十来年后就不断有来自其他实验室的反驳证据,认为米勒可能只是偶尔撞到了彩票的几个数字,但实际上他并没有接近这个大奖,最大的问题就是他所构建的这个系统走不下去:热力学上,它是死的,汤里面没有任何东西非常想反应,至少不是氢和氧那种反应,没有不平衡,也没有驱动力把生命往上一直推到陡峭的能量值山的顶端,足以形成真正复杂的多聚物——蛋白质、脂类、多糖RNA和DNA。《生命的跃升》一书更为推崇的,是20世纪70年代华盛顿大学海洋学家约翰·巴罗斯和德国化学家甘特·瓦西特肖瑟等人所倡导的海底热泉口起源学说,因为那里才有一个促使物质之间不断反应向前演进的不平衡热力学系统。

  对固有知识的打破充斥在这本书的每一章之中,而真正值得我们记取的却是莱恩的叙事态度——根本没有给出你最终答案的意思,事实上他在序言里甚至提到“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知道这是不是真正的答案,因为我们无法重返现场”,然而他用自己的非虚构手法让你明白所有的线索是如何得来以及如何被解读的,就如同在讲述那些需要作者和读者一起费尽心力去找到罪犯的迷案。

  去寻找线索,真正的线索,永远不要被任何自圆其说所惑——我想,这才是科学最终的目的所在。作为一个直来直去的理工科妹子,我常常苦于向人无法表达为何Science是我处世的方式,而它又根本和迷信甚至哲学无关,幸亏有尼克·莱恩的华丽写作(他的文笔一点不比普里莫·莱维差)为我吐露了这种心声,他当之无愧是这个时代最好的科学作家之一。

  □书评人 小庄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