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书评周刊·观察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8:书评周刊·观察

从“秘密花园”进入“山海经”

涂色书风潮还能刮多久?

2016年04月02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鸾鸟 “其状如翟而五采文,见则天下安宁。”——《山海经》卷二《西次二经》
应龙 “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山海经》卷十四《大荒东经》

  2015年夏天,以《秘密花园》为代表的成人涂色书在中国甫一亮相,便以令人耳目一新的形式和“涂色减压”的理念,取得惊人销量,掀起一场“全民涂色”的狂欢。

  而与古埃及金字塔不同,当代的“奇迹”总有一定的保质期。新年以来,涂色书的光环迅速褪色。在亚马逊中国图书排行榜上,《秘密花园》由榜首滑落至第555位。类似新书引进与出版的速度和规模有明显的冷缩。

  在涂色书由热而冷之际,中国原创的涂色书悄然而生。从去年10月先行的《点染紫禁城》和《异兽》,到即将出版的《中国纹样》、《传统图案任性涂》和《一带一路画敦煌》等,不约而同地转向中国传统文化寻求灵感与资源,形成“后《秘密花园》时代”涂色书市场的一种小型气候。

  成人涂色书在中国缘何如此大热,又为什么很快遇冷?“减压”之说究竟是否真的成立?中国原创涂色书取径中国传统,是出于偶然,还是有内在的动力?

  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藏在这种西方形式与中国结缘的始末。

  狂欢

  与中国读者“闪婚”

  2015年6月1日,《秘密花园:一本探索奇境的手绘涂色书》由后浪出版公司出版。这本风靡英美和日韩的成人涂色书,在中国图书市场势如破竹。6月18日,该书在京东日售2.5万册。6月25日,亚马逊、当当、京东三大网站断货。12月10日,亚马逊中国发布2015年度图书排行榜,《秘密花园》摘下畅销图书榜首桂冠。

  这本共计264字的黑白画册,被民间捧为“无字天书”,作者英国插画家乔汉娜·贝斯福(Johanna Basford)成为国内出版界的“票房明星”,其第二本手绘涂色书《魔法森林》9月出版,即登上素描类图书销售排行榜首位。成人涂色书与中国读者完成了一次“闪婚”。

  热潮一起,必有跟风。同类书籍在去年下半年涌入市场,包括后浪出版公司乘胜追击推出的“秘密花园涂绘学院丛书”三十余种和华夏出版社的“涂绘减压系列”等等。在豆瓣、百度贴吧等网络社区上,都有专门的“秘密花园”小组,网友们纷纷戏称买书的行为是一次“入坑”。同时,地铁口、天桥上和旧书市场里,各种盗版的涂色书随处可见。从盗版涂色书出现的速度和规模,亦可反推出“蜜月期”国内成年人的涂色“狂欢”景象。

  涂色书的一时畅销,社交网络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晒朋友圈、收集微博点赞,让涂色成为一种具有共享性的行为,而涂色书的购买者也纷纷表示,他们主要是通过在网络上看到别人的“作品”或者在朋友的推荐下才决定购买的。而他们在涂色过程中,感受到的是“色彩的魔力”、“创造的成就感”与“平静的状态”。

  社会心理学专家唐映红认为“秘密花园们”的走红与人们对涂色本身的需求和喜好关系不大,首先应该理解为一种互联网时代具有特异型的传播现象。在唐映红看来,涂色书的流行作为一种带有偶然性的社会现象,不太可能通过人为的设计完成复制。

  虽然涂色书与中国读者这场“意外的缘分”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结合,但缺乏稳定和持久的内核。正如唐映红所说,涂色书大热这一现象,无法用“涂色”行为本身加以解释,因为“它和养花、遛狗、发呆一样,都是一种简单的休闲娱乐项目,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涂色书购买者精神需求的跟风性和狭窄化倾向,让新年以来涂色书市场的温度下降,不在意料之外。

  冷却

  “减压”热情难以持久

  在《秘密花园》创造销量奇迹的同时,另一本涂色书《烦了就想画几笔》也在国内获得了其他形式的肯定。由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袁小茶编辑的这本书,获得2015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外观设计专利”,虽然相对《秘密花园》而言不算大热,也卖出了几十万册。

  《烦了就想画几笔》以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心理涂色疗法作为依据,设计出62幅没有意义的抽象图形,首次提出了“减压”的概念,真正开启了“涂色减压”席卷世界的热潮。

  进入中国市场后,“涂绘”与“减压”也一直捆绑销售。《秘密花园》以“减压神器”之名风靡网络,跟进的出版物如《你与快乐只差上色》和“涂绘减压系列”等,都直接在书名中把“减压”标示出来。京东图书频道甚至曾将“涂绘/减压画”单辟为一种类别。

  “涂色减压”是否真的与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有关?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申荷永不以为然:“荣格心理分析的关键,是要面对压力,学会接受与容纳压力,并与其建立关系,沟通与交流;从而始有机会获得压力的转化,而非简单的涂色就能真的解决问题。”

  申荷永进一步解释说:“荣格的曼陀罗是一种‘惊心动魄’的内心体验,需要大勇气和大智慧,与东方藏传佛教是有相关的,如《西藏度亡经》,那更是大修行的结果。我不认为只是去模仿画荣格的曼陀罗就能获得‘荣格所画曼陀罗的效果’——这有‘郑人学步’之嫌。”

  至于“涂色减压”能在大众中流行,申荷永认为,这一方面“说明人们的压力很大,有减压的需要”,另一方面,“或许是因为其‘简单易行’,符合国人‘懒惰’(投机取巧)的心态;与诸多‘心灵鸡汤’的流行相类似。”

  针对不少涂色书的读者表示涂色可以让自己“平静”、“专注”而且“涂完心情变好”,申荷永表示:“不管是心理压力还是引起心理压力的外在压力源,都不会通过涂色减少。但若使用者说有效的话,或许是在涂色的过程中,有所调节或放松的作用,或者暂时分散了对压力的注意力。虽然不同颜色也具有某种程度的‘心理调节’作用,比如蓝色或让人平静,红色或让人兴奋,但这些‘效应’的发生需要特定条件,绝非个人涂色就能达成。”

  无论涂色与减压的真正关系如何,涂色书市场热度的下降,都说明人们对“减压”的热情难以持久。袁小茶也表示,中国涂色书转打“文化牌”,就是“不想再炒‘减压’这碗冷饭。”

  转向

  在涂绘中渗入中国元素

  就在涂色书最热的期间,图书界也不乏质疑。

  2015年8月,广州1200bookshop书店以“缺乏人文养分”为由,将大卖之际的《秘密花园》全部下架,并拒绝出售后续出版的一干填色书。这种纯粹以形式取胜的图书新品种,文化深度与精神厚度的缺乏成为其天生的软肋。

  同年10月,“秘密花园涂绘学院丛书”推出王亚蓉的《中国的美》,在“涂绘减压”序列中掺入了中国元素。故宫出版社同时出版“点染紫禁城”系列第一本《器用流光》,立足传统文化推广而借鉴了涂色书形式。1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异兽》出版,以现代笔法手绘《山海经》中的远古异兽,成为涂色书由“减压”转向“传统文化”之路上一次颇为成功的自觉尝试。

  到今年春季,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的原创涂色书将批量面世,包括“点染紫禁城”三部曲,《中国纹样》、《传统图案任性涂》及《一带一路画敦煌》等。取径传统文化似乎形成一种聚拢的趋势;而具体到每一本书的制作,又似出于偶然。

  《异兽》的策划过程,编辑方晓燕历历在目。整套图片是年轻画家朱雪俊几年前投稿到出版社的一批手绘黑白线描图,起初打算用作一套书的封面。“电脑着色的效果出来之后,我们都觉得很出彩,所以策划涂色书时就想起这批图来,重新启用。”

  同样由上海古籍推出的《中国纹样》,则源于读者对1867年英国建筑家欧文·琼斯的《中国纹样集锦》的再版呼声与涂色书热潮在时间上的偶合。关注欧文原书多年的编辑余璇这才下定决心动手制作。

  袁小茶与敦煌的结缘,更让她始料未及。《一带一路画敦煌》的起因,是“有个陌生人主动给我打电话,说已经联系好敦煌研究院,想合作出一本敦煌涂色书。”像敦煌研究院这样“高大上”的机构,袁小茶之前是没有想到能与其合作的,可正巧赶上研究院新上任一位开明的“理工男”院长,使这本书的出版成为可能。

  而对于这些描绘传统文化的涂色书,如何选择和设计图案,成为涂色书“匠人”们精雕细琢的重心。

  比如,敦煌壁画众多,选取与提取都相当不易。斟酌选定“飞天”、“金刚金残卷”等既有吸引力、亲和力,又适于涂色的图案后,还面临着大量断线的修复和图片的审核。虽然可以使用新技术从壁画中直接提取原始线条,但《一带一路画敦煌》制作过程的艰辛也让袁小茶“累得要哭了”。但她相信,通过与文化热点结合和精品化的制作,涂色书最终会在国内发展为一个稳定的纸质图书种类。在这本书最终的呈现上,秉承“左手是文化,右手是传承”的理念,每幅图设计两页,左手页给壁画原图,右手页则对照局部线描稿,向读者解释花两个小时画一幅“飞天”价值何在。

  无独有偶,上海古籍即将出版的《传统图案任性涂》,同样“加了极简单的文案,提示图案的文化含义。比如,唐代三彩器宝相花图案,会提示传统唐三彩以黄、白、绿三色为主。色彩间需营造出互相浸润、斑驳淋漓的效果,方得三彩之神。”编辑方晓燕希望,“这是个加分项。”

  方晓燕发现:“传统图案中真正符合涂色技术要求(如封闭曲线和细密、繁复等特点)的其实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多。比如,中国大量的线描人物图,涂出来非常难看。在做‘传统图案’的时候,很多图案本来很喜欢,就是因为难以修改到位,只好放弃。”

  同样由她编辑的《异兽》主要以传统经典《山海经》中的神怪形象,吸引“喜爱玄幻、仙侠和网络游戏的年轻人。”其于去年冬季出版后,第一印5000本售罄,第二印也已销售过半,但她对《传统图案任性涂》的销量却仍然担心。“坦白说,我们推出的时机有点晚了。”

  蹊径

  取径中国传统文化

  涂色书这种舶自西方的图书形式,如何与中国传统文化在书籍的物理层面完成融合,并非易事。供职于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的祝勇认为,“点染紫禁城”系列的困难在于“故宫从建筑到文物,各种图案、装饰太多,哪些适合转化为涂色图案,很难选择,需要有一种敏锐的目光。”

  更为重要的是,除却物理因素,涂色书转向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的背后,其实共享着涂色书热潮背后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潜能。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涂色书在中国由“减压”转向“传统文化”,完成了西方个人主义文化到东方集体主义思维的归化。在近年国内图书市场的“绘本热”中,中国原创绘本真正站稳脚跟,同样也是以熊亮和赖马等诉诸中国传统文化的作家为代表,让西方当代的观念和形式在本土落地。取径传统,成为中国消化西方的一种常见方式。

  一端是封闭的个人“减压”诉求,一端是强大的集体“文化”意识,而连接二者的媒介则是流动的社交空间,这正与熊培云新书《西风东土》中提出的“强国家-弱社会-强个人”的凹型结构暗合。涂色书一时风靡,源于现代社会个体生存境遇和社交媒体的媾和,而昙花一现的危机也藏于此。取径传统文化,成为涂色书在中国本土寻找稳定动力的积极尝试。

  在涂色为传统文化服务的同时,从文化心理学角度出发,申荷永教授也发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赋予涂色书新鲜血液的可能。他提到,中国文化中包含着真正转化压力以及滋养心灵的智慧与方法。“如儒家之‘仁义礼智根于心’的身体力行;佛家之‘降伏其心’、‘明心见性’,或慧能法师之‘烦恼即菩提’;如老子之‘道’,道家之善心安爱、返璞归真,也如庄子‘逍遥游’之培育和转化。这些都不仅能‘减压’,而且,能够将压力转化为动力,转化为创造,转化为生活的意义。”

  由此说来,以近似虚构的“减压”引入中国的涂色书,在完成向本土传统文化转型的过程中,超越单一形式而容纳文化厚度和精神深度后,反而真正有机会实现“涂色减压”的可能。

  那么,在传统文化土壤中播下种子的涂色书,能否寻找到别样生机?也许我们需要一整个春天,才能知晓答案。

  【延伸】

  2015年引进的成人涂色书

  《秘密花园》/乔汉娜·贝斯福/北京联合出版社/2015年6月

  一切故事都是从这本没有颜色的图画书开始的。英国设计师贝思福的涂色书畅销世界,以美轮美奂的图案线条和丰富多变的涂色空间,为读者打开了颜色的秘境,也创造了图书销售的一个神话。

  《烦了就想画几笔》/迈克尔·奥马拉/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5月

  这本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成人涂色书,首创“涂色减压”的概念,书中全部是无意义图形,把儿童涂色的天真行为与成人的心理空间联系起来。

  中国传统文化主题涂色书

  《异兽》/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10月

  九尾狐、飞鼠、应龙……传统经典《山海经》中的奇禽异兽以黑白线描图的形式呈现在眼前,任你用想象力为其赋予生命。

  《点染紫禁城》/故宫出版社/2016年4月

  《点染紫禁城》系列共计三本:“器用流光”、“雕梁焕彩”、“衣饰生辉”。

  《一带一路画敦煌》/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年4月

  书中所有的线描稿都不是后人临摹,而是敦煌研究院利用新技术从古董壁画中直接提取,你动手参与涂色的,是距今1650年的文化历史。

  特约撰稿/修佳明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