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文娱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2:文娱时评

《火锅英雄》是重庆版“老炮儿”

2016年04月05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今日看片】

  《火锅英雄》三个现实中的loser、屌丝,用一套即将没落的江湖规则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重新确立了自身的意义与价值。面对轰轰烈烈的都市国际化浪潮,在大城市越来越雷同的当下,或许这部影片也会成为重庆草根文化最后的挽歌。

  “重庆,大家都晓得,是一个充满火锅的城市,但是,很多人都不晓得,重庆有很多洞子,地下的防空洞密密麻麻……”《火锅英雄》一开场如此介绍重庆。洞子火锅,是这座山城独具特色的奇观之一,也是这个形式张扬、火爆的故事的发生之地,它不同寻常的存在赋予了影片一种怪诞离奇的风味。

  外地人到重庆,都会深刻体会到那活色生香的“魔幻感”。城市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到处都是坡坡坎坎,你无法用东南西北去辨别具体的方位,也不要指望导航能准确无误地带你到达目的地,很有可能它带你去的地方是同一经纬度的山上或山下。

  这是一个把电梯用作交通工具的城市,2元一人次的皇冠大扶梯连接着菜园坝火车站和两路口。你会猛然发现路边有座高数层的楼,里面什么都没有,只有数不尽的楼梯,它不用来住人,只是方便大家上下山。

  初来乍到的你可能有点蒙,为什么同一栋楼,平层进来是三楼,七楼出去还是平层?在这座被誉为“小香港”的城市,极具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竞相耸立,而那些年代久远的青砖瓦房也依旧歪歪斜斜地紧邻其间,恣意坦然,毫不违和。在这个把诡异当作日常的城市里,再出其不意的事件似乎也拥有了合法性。

  十年前,山西人宁浩将他的故事置放在重庆,《疯狂的石头》让他一飞冲天,也捧红了黄渤。宁浩的厉害之处是抓住了这个城市的地貌精髓与幽默本质,将它们编织进故事中,成为情节动力。比如开场从过江索道上掉下的可乐罐,砸到从坡上滑行的宝马车,开启了这个黑色荒诞的故事。

  又如片尾,黑脸黄渤塞着面包被绝命追逐那场戏,当镜头俯拍全景中这座环形立交桥时,真是让人佩服这个不是重庆人的宁浩真会选景。

  在《疯狂的石头》前后,也不乏许多影片到重庆选景拍摄。然而,《周渔的火车》(下图)只是沦为不知名的场景,捧红了“来双扬鸭脖子”的《生活秀》讲述的是武汉的故事,王小帅的《我11》诉说的是自己在贵州山区的童年往事,更不用提《变形金刚4》中一闪而过的仙女山镜头,大概也就是为当地多卖了几套房子,多招揽了些游客。

  与《疯狂的石头》时隔十年之后,中国银幕终于杀出一部地道重庆味儿的影片《火锅英雄》,它的英文片名Chongqing Hot Pot甚至更加直白、纯粹。《疯狂的石头》让重庆人民沾沾自喜了很多年,但是或多或少遗憾的是,这部影片没有塑造一个真正具有代表性的重庆人形象,郭涛带口音的重庆话叫人出戏,唯一说着川话的王迅,他那段“别摸我”虽然搞笑,但没有哪个地道重庆男人会讲出那么叽歪酸溜的话来。

  《火锅英雄》中三个重庆崽儿,不看别的,人物台词中地道言子儿的使用,每句话都出口成“脏”,这才是性格火爆、肝经火旺的正宗重庆男娃儿。然而仍然遗憾的是,除了陈坤,秦昊(山东)和喻恩泰(江西)的重庆话还是会让本地人出戏,中国影坛竟然凑不够三个重庆籍的男明星演出一台戏。

  能写出这样台词的编导必须是个地地道道的重庆崽儿。杨庆,名字中的庆字意喻着他的出生地。2009年,杨庆凭借自编自导的低成本黑色喜剧片《夜·店》初露头角,这部尚不成熟但亦有惊喜的作品,类型工整,足以看出编导在故事层面认真的功夫,以及对于封闭空间、多线索群戏、巧合与偶然性的偏好。

  蛰伏七年,亮出第二部长片《火锅英雄》。无论是在题材(抢银行)上的突破,对类型片的杂糅、掌控,还是导演迷影情怀的追求(诸如,银河映像的《PTU》直接被印到许东的车身上),以及在视觉影像上的精工细作(比如雨戏的质感),等等,这一切的努力都不负“诚意制造”。

  片头引子这场抢劫戏,无论是人物形象设计,节奏的把控,还是氛围的营造,都可圈可点,面具的使用尤为出彩。劫匪老大的血性狠劲与年画娃娃的微笑形成极具张力令人惊悚的反差,孙悟空、猪八戒的面具也都在其后的情节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然后,一个长镜头调度,顺着洞口隧道推进“老同学”火锅店,完成时间和空间的转移。就凭这一个镜头,也足见导演在整个影片叙事结构布局上的用心程度。

  然而,败笔亦同样刺眼,和当下众多国产片一样,不用青春记忆怀旧梗似乎就不能好好讲故事了。“沙坪坝草蜢”十几年的友谊,能够为了兄弟伙上刀山下火海两肋插刀的义气,结果只因了于小惠的少女记忆和一封情书,才得以大爆发。影片前半程所铺垫的多线索群戏,待到高潮之处,真正的几个主角却被绑在一旁观战,完全没能参与到叙事中来,也实在有些泄气。

  好在《火锅英雄》塑造出了立得住站得起的人物形象,刘波、许东、王平川这三个“沙坪坝草蜢”,淋漓尽致地诠释出重庆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的匪气与义气,就算王平川这种平时唯唯诺诺的四眼儿,在关键时刻也绝对敢站出来掩护兄弟跑路。只有理解重庆人骨子里的这种江湖义气,你才能够明白刘波为什么最后要为了那封情书杀出一条血路。

  曾经的重庆是一个极具本土色彩的地方,说得难听点,多少是有些排外的,就像刘波从来不跟讲普通话的女同学说普通话,就像重庆人从来不承认海底捞是正宗火锅。重庆火锅缘自码头纤夫的饮食,毛肚、黄喉这些便宜的下水,加辣椒、花椒、葱姜蒜一煮,去腥除湿且饱腹。码头文化所成就的重庆草根文化,如火锅一样,热气喧腾、麻辣鲜香。

  然而,世易时移,在轻轨四通八达的时代,过江索道不再是交通工具,而存留作景点供游客娱乐;更多的高楼拔地而起蚕食着最后一片吊脚楼;连重庆人也开始讲普通话,也不再习惯在没有空调的暑日打着赤膊吃火锅。在文明面前,江湖气在边缘化,逐渐淡出。

  说《火锅英雄》是重庆版《老炮儿》也不为过。冯小刚的老炮儿是去年中国银幕上最深入人心的形象之一,他的故事是全球化背景下老北京人的一阕悲歌。而《火锅英雄》亦然,三个现实中的loser、屌丝,用一套即将没落的江湖规则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重新确立了自身的意义与价值。面对轰轰烈烈的都市国际化浪潮,在大城市越来越雷同的当下,或许这部影片也会成为重庆草根文化最后的挽歌。

  □彭可(影评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