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2:书评周刊·视觉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2:书评周刊·视觉

以你的艺术之眼,来瞧瞧这座建筑

2016年04月09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拉图雷特修道院外观,如四方盒子般朴素的外观更像一座宿舍,但它却是西方近代最具代表性的经院建筑。
作者:范毅舜
版本: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5年12月
修道院为庆祝建院50周年,邀请艺术家穆尔内举行特展,由天花板下垂的霓虹灯好像是大教堂里的一片星云。
在平面二度空间发挥想象,让它有了丰富的层次。
朗香教堂,柯布西耶另一宗教建筑代表作。
修道院餐厅的落地窗。
廊柱与红色装饰巧妙地组成了一个十字架,构造出宗教氛围。

  半个多世纪前,一位自称无神论者的伟大建筑师勒·柯布西耶,应邀为罗马教会里的道明会设计一座承前启后的修道院——拉图雷特修道院。意味深长的是,1965年8月27日,柯布西耶因游泳时突发心脏病意外身亡,之后人们在他的一份笔记中发现,柯布希望自己大限到来之日,遗体能在拉图雷特修道院的教堂中停放一夜。拉图雷特修道院对柯布西耶究竟意味着什么?人们无从知道。

  20年前,摄影师范毅舜来到拉图雷特修道院,满心不喜欢这座建筑,他认为这个山丘上的房子宛如冷峻无声的水泥盒子。而二十年后,因缘际会作为驻院艺术家再次来到修道院的范毅舜在同样的空间里,却感觉自己的身心成了共鸣器,整座建筑都在对他说话。“以你的艺术之眼,来瞧瞧这座建筑。”神父的邀约造就了一次心灵开放的旅程,这是艺术、宗教交汇的旅程,冲撞的结果是眼前这本《山丘上的修道院--勒·柯布西耶的最后风景》。

  创造一个安静,可让上百人身心灵安顿的地方

  拉图雷特修道院开始设计于1953年。1953年5月4日,柯布第一次来到位于里昂西郊的小镇艾维勘察修院预建地,在开阔无际的美丽山坡上,柯布有感而发地说,在这样的地方兴建的修道院,若没有标的性意义,将是个罪恶之举。而选择他担纲修道院设计师,背后离不开阿兰神父这位核心人物。此前,他提笔给柯布西耶写了封信,委托他建造一座真正的“神的房子”,他在信中说,希望柯布西耶能“创造一个安静,可让上百人身心灵安顿的地方。”

  1953年,面对保守人士的反对意见,阿兰神父游说里昂会长:“基督徒的艺术若能由一位虔诚且富天分,近乎圣者的信徒来实现,可说再理想不过。但如果这样的人并不存在,此刻,我相信为了再造一个如文艺复兴时代的荣景,我们应当礼聘一位没有信仰的天才,而不是一位有信仰却缺乏天分的建筑师。”

  1959年7月,修道院竣工。柯布按阿兰神父的指示,以个人、团体、信仰生活三个主元素来架构他的设计。不同于传统修院,拉图雷特修道院在外观上无法让人产生宗教联想,外观朴素像个宿舍,但只要进入门内,便能感受到庄严静谧的气息。不再有传统教堂高耸的塔尖、悬挑的飞梁、绚烂的浮雕、豪华的装饰,光影是这座建筑的真正精髓,在光透过精心设计的天窗照射进来的时候,人们惊觉,柯布西耶在他现代主义的外壳下,赋予了古典宗教神圣、肃穆的精神。

  宗教与艺术,是一体的两面

  事实上,在拉图雷特修道院之前,柯布西耶也曾经设计过一座别致的宗教建筑:位于法国东陲小镇的朗香教堂,它被称作是宗教建筑背离古典风格的第一次革命。这座蘑菇形的建筑在造型上同样完全辨认不出它是座天主教堂——完全瓦解了西方教堂建筑的形式,但又用大胆的现代手法,诠释古老宗教建筑,保留其精神。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低处偏僻的朗香教堂,依然吸引世界各地的建筑爱好者前来顶礼。安藤忠雄青年时代浪迹欧洲看建筑大师名作,正是在看到这座由勒·柯布西耶设计的教堂后,立志献身建筑设计。

  今天的拉图雷特修道院除了是修道院也是文化中心,较年轻的会士们往往身兼柯布建筑的解说员,为前来参观的建筑爱好者巨细靡遗地解释柯布深具巧思的设计。

  范毅舜领悟到宗教与艺术互相映照的真实,他理解了半个世纪前,阿兰神父何以不畏批评,延揽艺术家为上帝工作,“他早看见了艺术的价值,知道那发自艺术家心灵深处的渴望,定能为他耽溺在陈腐教义中的宗教添加新意。”而更重要的,摄影师的领悟也是修道院在艺术与宗教两翼之下的独到意义,“它们根本就是一体的两面,无论是会士们繁文缛节的祈祷赞美,或柯布倾全心打造出的建筑,两者殊途同归,同样都在努力提升人们内心,为一处叫心灵的地方提供灵感和养分。”

  撰文/本报记者 李昶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