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4:旅游周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4:旅游周刊·特别报道

和颐袭击门背后的产能过剩与乱战(2)

2016年04月13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上接D03版)

  ■ 专家声音

  没有安全和卫生,酒店就没有生存价值

  魏长仁(劲旅网总裁):经济型酒店体量大,管理难度也大。之前曝光的“毛巾擦马桶”和此次女客遇袭事件,都说明酒店平时对员工的督导、管理和培训不到位,或者是待遇低,为了压缩成本,造成员工的这种不负责任的状态。对经济型酒店来说,安全和卫生是底线,如果因为经营压力而压缩管理和培训成本,令客人的安全和卫生都无法保障,酒店就没有存在价值,入住率和利润会更差,从而陷入恶性循环。酒店如何解决人力资源瓶颈问题也是未来非常重要的课题。酒店缺人,待遇还低,就招不来高素质的人,这就形成悖论。所以吸引高素质的服务人才进入酒店行业也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

  服务质量比资本运用更重要

  魏翔(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教授):经济型酒店应该首先从服务质量入手,而不是去推所谓的高端酒店、精品民宿或者资本运营。在经济上行期,资本如同击鼓传花,只要找到接盘侠就能赚到;而在经济下行时期,倒逼企业从质量上来寻求生路,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调查案例

  转型中高端

  嫁接人才,方能改变基因

  现场记录

  全季酒店(学院桥)、和颐酒店(中关村软件园)

  地点:海淀区 价位:全季:450元左右,无团购;

  和颐:400-700元,团购价低至299元

  入住率:基本达到70%-80%,其中和颐周一到周五基本上是满房状态。

  客源:IT商旅客人为主,还有部分研究所工作人员

  点评

  现场记录:记者走访的这两家酒店设施都很新,全季酒店空间更宽敞,简约大气,并设有空气质量监控;而和颐店大堂只有全季的三分之一,相对局促。不过和颐的员工素质很高,热情、有耐心,年龄也呈年轻化;而全季员工略显高冷。当下和颐的安保非常严格,不仅大堂门口有保安,一楼的住宿区外也有玻璃门,需刷卡进入。据了解,这里员工都是统一集团培训,实习生由集团指派,上岗前培训一个月,再由老员工带领着在岗学习。员工表示对目前的工作比较满意,工资约3000元再加提成。大多住客表示,选择酒店首选地理位置和价格,对于品牌的执着性不强。

  同为经济型酒店旗下的中高端品牌,华住旗下的全季酒店发展更为顺利,根据集团公布的2015年全年财报显示,成熟酒店全年RevPAR(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上升6.5%,达到247元,其中核心地段例如全季朝阳门酒店,2015年单月最高PevPAR甚至达到500元。而如家旗下的和颐早在2008年就推出,但是发展状况并不理想,今年又爆出袭击门事件更是雪上加霜。

  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将是中端酒店品牌崛起的时代,国际酒店集团的中端品牌也纷纷进军中国市场。陷入了入住率和房价双降的低迷期的经济型酒店也不例外,纷纷转向中高端市场,推出和颐、全季、星程、锦江都城、丽枫酒店等中端酒店品牌,寻求更大的利润空间。

  专家声音

  产能过剩,中端市场也拥挤

  Q 未来中端酒店市场是否将如预期,是一片宽广美好的蓝海?

  魏小安:如果中端酒店再次成为一阵风,新的竞争格局形成,新的隐患也将形成,依然供过于求,依然拥挤不堪。

  基因问题,缺乏人才,转身不易

  Q 经济型酒店转型中高端酒店的优势和短板是什么?

  赵焕焱(华美酒店顾问机构首席知识官):优势是经济型酒店的连锁经验,短板是缺乏中端酒店管理经验和人才。要成功转型,首先是人才建设、管理先行,包括品牌设计、维护、推广工作的管理和人才。

  赵然:经济型酒店向中高端市场转型并不具备优势,尤其是随着造价成本的增加,难以说服投资者为何放弃成熟国际高端酒店品牌,而选择一个新品牌。而中端团队人才的缺乏,也难以让品牌设定实现落地。

  寻求外界帮助,“施肥”重要

  Q 能否点评下如家、华住、铂涛旗下中高端酒店品牌的发展状况?

  赵焕焱:华住中端品牌发展初见成效,需要保持、提高经营水平,全季相对比较好,关键也是吸纳了一批中高端酒店人才;如家和颐起步早、发展慢,原因是缺乏人才;铂涛批发式地推出新品牌,成功概率小。

  赵然:经济型酒店转型可以寻求外界帮助,比如与国际品牌合资合营。但是要实现双赢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施肥”很重要。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