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8:教育周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8:教育周刊·特别报道

以人文教育培育正向价值观

2016年04月18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参与嘉宾:苏文骏,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创办人、副理事长
参与嘉宾:刘瑾,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中国中心主任
扫码看更多苏文骏、刘瑾精彩对话及视频回顾

  对话主题

  全人教育与个性化成长

  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创办人苏文骏,以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中国中心主任刘瑾青少年期间都曾接受国际教育,而主持他们这场对话的则是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的主持人大牛(Daniel Newham)虽然来自英国,却深爱中国文化。在谈到全人教育和个性化成长中,三人的经历使他们将首要关注点集中在价值观上。

  核心课程对于塑造全人有什么价值?

  刘瑾认为,美国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就是为培养有完整人格的公民而创立,这是全人教育。普林斯顿大学核心课程跟其他大学核心课程都是一个目的,培养全人。

  她以哥伦比亚大学的核心课程为例。她说,很多人报考哥伦比亚大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重其核心课程,而哥大的核心课程特别注重人文教育,因为在他们看来,人文教育才是塑造一个完整人格的基本东西,人文素养才是贯穿学生一生的最重要能力。

  哥伦比亚大学本科生一届一千人,跟其他常春藤大学规模差不多,而无论是学理、学工,每个人都要上西方文明史等这些核心课程,例如《荷马史诗》等等。刘瑾认为,哥伦比亚大学之所以要让本科生修习这些课程,还是要求学生有人文理念,了解自己身处的社会,而这不能仅仅学习自己本专业,必须从文化、政治、历史、思想、哲学各方面做全面而综合的了解。

  “《荷马史诗》巨著,哥伦比亚大学学生每个人要学这门课程,而且分小班,体现个性化教育,因为人太多就无法得到教授关注。”刘瑾说,此外学生还要学习西方哲学,黑格尔、尼采、康德……尽管非常难读,但学生在废寝忘食地阅读当中,学到古代先哲的智慧,这些东西才是可以影响他们的价值观的。

  个性化教学在美国大学如何实现?

  刘瑾早年曾作为国际学生去美国读书,在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都学习过。当时,班上只有她一个国际学生,害羞的她常常躲在班级后面,巴不得老师看不见。不过,因为班级的师生比只有1:5,无论怎么躲,老师都会点你的名字。刘瑾认为,美国教育中的小班化教学,首先使老师能有精力关注到班内的每个学生,在此前提下,个性化发展才存在可能。她说,美国常春藤大学基本都采用小班制,教授来教,博士研究生作为助教,这对于按照学生特点分析、帮助学生有很大益处。

  刘瑾提到,美国大学会针对某种特定人群兴趣爱好制定特定项目。她以布朗大学为例,这里的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将来从事兴趣职业方向选课,学校会专门给学生分配导师,做研究。“学生发掘兴趣点非常重要,同时要问自己想要什么,如果不知道,美国大学会给这些学生充分的自由度和机会,来探索、找寻自己的兴趣点和方向。”小班课、导师制这些都是个性化培养具体表现。

  “美国大学认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怎么了解世界?派你出去看,花钱让你出去看。”刘瑾说,美国大学会鼓励学生参与海外交流项目,学生经过严格的申请程序后,会参加为期几周到一年不等的国际交流项目,到国外体验风土人情,一些很好的项目可以发现当地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锻炼他们解决问题。

  “美国大学在个性化培养这些方面来讲,不仅给学生自由度,而且真金白银来支持这些学生,让学生有机会来探索,指引自己将来人生想要从事的职业。”刘瑾说。

  好的国际教育是启发式而非灌输式

  苏文骏说,他心中的国际教育具有三个特点:首先,国际教育是愉快的教育,创造一个学生热爱学习的文化和氛围是非常重要的。牛津大学校长给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学生做演讲时,他传递的最重要的信息就是招生中他最看重那些真正有热情学习并乐享其中的学生。第二,好的国际教育一定是启发性的而不是灌输性的。第三,理想的国际化教育是基于价值观的教育,对于学生来说,这是重要的一课。苏文骏认为,能够进入牛津或哈佛深造的学生,自身具有优秀品格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价值观和品格会使他们受益终身。

  价值观培养因年龄而选择不同方法

  苏文骏认为,价值观的培养,如果只是落实在课堂上不一定有意义,而在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会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在小学低年级段,学校会组织学生家长定期来到学校,跟同学们讲故事。从故事当中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并了解,其中就有跟价值观有关的一些问题。

  而到了中学,应在学生读名著期间与学生讨论价值观的问题,比如《三国演义》提到的一些价值观,就会与学生讨论。苏文骏认为,讨论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式,中学部是寄宿制学校,学生天天生活当中碰到很多问题和困难。学生之间、生活当中的小摩擦,也可以学习价值观。但这个对老师要求很高,每个时刻也要想,怎么把这个事情作为学习价值观的一个小学科,一定要深入到生活当中。

  负责的辅导老师比家长更了解孩子

  苏文骏也承认小班化教育是实现个性化教育的必要条件。他以包玉刚实验学校为例,包玉刚实验学校设立辅导老师制,一个老师带七名学生,老师定期跟这些学生交流,了解学习、生活发展,“可以说有些辅导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比家长还要深。”苏文骏说,为了让每位老师真正了解自己的学生,学校没有单独设立生活老师,而是让数学老师、历史老师也要做生活老师。“这样会建立老师跟学生的一个很深的关系。更好地了解每位学生,服务支持每位学生。”他说。

  苏文骏认为个性化教育就是学生的所有需求,学校必须一一创造条件。他认为,如果学生对某方面产生了兴趣点,这个兴趣恰好学校没有开设相应的课程,这个时候应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满足自己的兴趣点。“可以上网去学习,现在网上这种课程也很多;也可以自己买书学习……总之,要是自己感兴趣,就会自己找办法学习。”苏文骏认为,学生自己想办法学习自己的兴趣点,不仅仅是学会怎么围绕一个目标自己做计划、实现计划,更是一种综合学习。

  精彩语录

  美国大学非常尊重个性化差异和个性化成长,他们认为在批判性思维基础上,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个性发展,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创造力。

  ——刘瑾,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中国中心主任

  我心目中理想的国际教育应该包括这两点:严谨的学术——这也是英国、美国顶尖学校所追求的;专注于中国文化——一所学校要想国际化,首先要深刻了解自己的文化。

  ——苏文骏,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创办人、副理事长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杜丁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