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对话主题
中国根基与国际视野
此次“寻找理想的国际教育”论坛的第三个议题是“中国根基与国际视野”。在资深国际教育专家、世青国际学校校长助理李锰的主持下,北京加拿大国际学校、北京中加学校执行董事张志雄和人大西山学校校长、党总支书记刘彦就这些话题展开对话,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多元的世界,每个人要有自己的归属感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国际学校都愈发重视培养孩子的国际视野,但是,强调国际化是否会让孩子失去中国根基?培养孩子的国际视野和中国根基之间又该是怎样的关系?
刘彦说,人大附中西山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世界公民中国心”。
在和很多美国学校、教育同仁交流的时候,刘彦发现,大家都有这样的共识,越是多元的社会、多元的世界,每个人能够有自己的认同、归属感,并且能够表达出自己的声音。
刘彦说,这也是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在学校里,我们是这样要求孩子,书本不要当成世界,而是把世界当成我们的书。”
在面对“公办学校因为传统体制、理念,受到很多限制,在中外合作项目上是否能充分做到国际视野”的尖锐提问时,刘彦坦承,公办学校要面对来自于职能部门、社会乃至家长对于中考或者高考的评价和追求,但是对于国际教育的培养目标,本质上应该是一样的。
她举例说,在人大附中,很多没有上过国际课程的普通高中孩子,也能申请到国际知名大学,之所以能够有好的发展,在“世界公民中国心”的培养下,学校的整个文化氛围是相通的。
在刘彦看来,“恰恰因为学校不仅有参加中考和高考的孩子,也有中外合作项目带来的中外课程融合,外方团队引入,让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孩子在理解东西方文化,获得文化认同和共感上更容易或者说更有便利性。”
把中国元素嵌入国际课程体系
在当天的互动环节,有家长提出“中国根基具体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对此,刘彦认为,中国根基具体包含的内容很多。作为教育者,首先需要明确的问题是“我们到底是在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这些人应该为谁服务?”
在刘彦看来,“如果学生无论在任何国家或学校,做展示和介绍时,能够用自己的声音,讲述中国的故事,发出中国的声音。能够让别人看到他们身上的中国元素,这就是已经植下了中国根基。”
对于“如何在国际教育中渗透中国文化的培养?”对于这一问题,刘彦表示,在北京二中,世界公民中国心的培养目标绝不是只停留在理念、理论层面,而是已经落地生根,成为学校课程的有机组成。
刘彦具体解释说,在北京二中有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在完成国家必修课课程基础之上,通过课时和课程内容整合,开设一系列中国心课程,其中包括围棋、茶文化、京剧、武术、剪纸、古琴等课程,让零基础的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建立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国际学校教给学生国际认可的技能
在对话过程中,主持人李锰提到一组数据,“2015年,中国有52万人选择了出国留学,其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低龄留学生,这个群体的数量在逐年递增,在美国读初高中的中国学生,超过4万人。”
李锰说,他身边就不乏有家长在孩子四五年级已经远赴海外留学,“家长觉得,读国内的国际学校和出国留学都是英语教学,外教授课,一样都会影响孩子的中国根基。作为国际学校管理者,你会怎么跟家长解释?家长又该如何选择呢?”
对于这一问题,张志雄表示,学习环境很重要,其次是课程,“如果在课堂上没有讲国家的文化,我们的教育是落后的。必须保留我们的中国情怀,因为我们改变不了头发的颜色和面孔。”
张志雄说,在中国办国际学校,肯定以中国人为主,强调中国根本,“中国传统我们要保留,同时也要学习西方文化。”
在张志雄看来,国际学校教给学生们的是一些国际认可的素质、技能和能力。中国学校也有非常好的课程,关键在于如何国际化,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和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社会责任心、全球思维等方面。
张志雄表示,其实每个国家的课程知识点都差不多,一个老师如何转达这个知识点,只是方法或者办法而已。
张志雄举了个例子,“比如你讲某一堂中国课程,可以加进一些国际化的理念,不要只对孩子灌输知识,要让他们学会提问,给他们动手发展的机会,学会用西方思维来考虑问题。”
张志雄说,在中加学校上中国课程时,会用双语老师来教中国课程,也会用中国老师教加拿大课程,“你会看到,这两种方式呈现的效果都不一样。”
尽量在中国完成高中教育再出国
“中国根基培养,是否必须在中国国内完成?孩子在哪个年龄段出国更合适”,选择国际教育并希望孩子未来出国留学的家长大多有类似的疑问。
对于这一问题,张志雄认为,家长首先不要把自己未尽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其次,张志雄提醒家长,虽然孩子早出去可以很快融入国外大环境,但除这些优势之外,家长对低龄留学所面对的诸多问题也要有理性认识。
至于什么年龄更适合出国,张志雄认为家长首先应该问问孩子的意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引导孩子,尊重孩子的意见,给孩子选择的权力,让孩子做一个美丽、幸福的普通人。”
在张志雄看来,家长对国际教育的需求在国内很多国际学校都能满足,所以,他的建议是,中国学生尽量在国内完成高中阶段的教育,打好基础,学好英语,然后进入国外哪所大学学习都没有问题。
精彩语录
“如果学生无论在任何国家或学校,做展示和介绍时,能够用自己的声音,讲述中国的故事,发出中国的声音。能够让别人看到他们身上的中国元素,这就是已经植下了中国根基。”
——刘彦,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校长、党总支书记
“如果在课堂上没有讲国家的文化,我们的教育是落后的。必须保留我们的中国情怀,因为我们改变不了头发的颜色和面孔。”
——张志雄,北京加拿大国际学校、北京中加学校执行董事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杜丁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