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窥天下
货币宽松政策在危机降临时运用一下,可以缓和症状。但是如果当作常态用多了,在经济学中被称为“边际效应递减”,即降低了自身的免疫力,其效果将会越来越差。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对美国、欧元区调低了0.2%,分别下降为2.4%和1.5%,对日本调低至0.5%,明年更会收缩到0.1%。这是IMF继过去一年,连续第四次下调经济增长预期,唯一的亮点是中国被调高了0.2%,从6.3%上升至6.5%。
总体来看,全球经济增长都不如预期,归根结底,还是与货币宽松有关系。回顾2008年底,美联储启动债券购买计划(即量化宽松政策),并将短期利率下调至接近于零,“逼”得全球各大央行纷纷主动或被动效仿美联储,利用宽松政策向金融市场注入资金。
如此的低利率环境,目的是鼓励银行放贷给更多的企业和家庭。但是美国大银行却没有这样做,与此相反,他们收紧了贷款规则,利用容易获得资金的大好机会,为自己进行战略性投资,更愿意贷款给富有的美国人。便宜的借贷成本,是推动股市大幅高涨的干柴烈火,致使欧美股市一派“欣欣向荣”,资产泡沫极其严重,体现出表面上的经济复苏。
全球金融市场的这种状况,也难怪IMF警告称:面对全球经济“同步放缓”,即将陷入长期滞胀的情况下,市场可能出现新一波的金融动荡。事实上,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2014年就已经预言:债券购买计划最终是鱼龙混杂,只是以较低的借贷成本,帮助抬高资产价格而已,无助于实体经济。
以日本为例。自安倍上台后所执行的“安倍经济学”,也就是积极的货币宽松政策,到目前为止的经济数据和舆论都认为,这些政策并未结束多年来通货紧缩的状况,未达到鼓励消费者多花钱的目的。“安倍经济学”倒是达到了一个目的——贬值日元,推高了股票价格。日本央行通过购买资产注入大量资金刺激经济,从2013年1月起,“日经225股票指数”在同一时期上涨了69%,日元兑美元曾经下降至47%,此举使日本大公司和富人最受益。
事实已经证明了,量化宽松是一个无效的策略,最多只能救急,而无法救穷,如果真能解决问题,日本也不会通缩20年,至今都走不出通缩的漩涡。
其实经济危机就好似感冒,感冒药最多只能减轻感冒的症状,并不能治愈感冒。感冒最终是靠自身抵御能力来治愈的。当所有外在的刺激作用、如药物用多了,反而会降低身体的免疫能力。货币宽松政策在危机降临时运用一下,可以缓和症状。但是如果当作常态用多了,在经济学中被称为“边际效应递减”,即降低了自身的免疫力,其效果将会越来越差。
而且,恰恰是长期货币宽松导致通缩。因为产能累积较大,更容易表现为同时出现的资本过剩和产能过剩,市场更容易出现的情况是:累积资产价格泡沫,甚至发展到全面的经济紧缩。从长周期的角度来看,通货紧缩、流动性陷阱以及产能过剩问题,实际根源是全球性的流动性过剩,在于全球财富的虚拟增长。
美联储这些年来的QE,多年的超低利率,使得经济越来越依赖于美联储,而且,美联储带头的全球央行的负利率和低利率政策,也正在使得全球经济越来越依赖于央行的官员们,使得市场的手日趋无效。
□陈思进(资深投资风险顾问)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