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已于今年1月正式立项;将一步完成“绕、落、巡”目标
|
明天是首个“中国航天日”。昨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工信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局局长、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表示,今年1月,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已正式立项,首个火星探测器预计2020年发射。
中国为什么要发射火星探测器?目前技术上面临哪些困难?为什么要选择难度系数更大的“绕、落、巡”一步到位?
探测火星
实现“绕、落、巡”一步完成
昨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就首个“中国航天日”及中国航天发展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许达哲表示,今年1月,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已正式立项。
他介绍,批准立项的内容,即在“十三五”规划的末年2020年左右,发射一颗火星探测卫星,并且计划一步实现绕火星的探测和着陆的巡视。他坦言,这相当有难度。火星探测是空间科学界和航天界关注的一个重大方向,因为发射的每一个窗口期要26个月才能遇到,目前正严密地制定工程计划,争取在2020年这个窗口期发射绕火星和着陆巡视的火星探测器。
“这对我们是一个挑战。”许达哲说,“因为现在能够在火星上着陆并巡视成功的只有美国,着陆的有俄罗斯,我们如果能一步到位,应该说是一个很大的跨越,我们可以研究火星的土壤、环境、大气,以及我们所关注的像火星上的水。”
许达哲认为,研究这些其实是研究人类自己,包括生命的起源是什么、地球所处的环境是什么,这也意味着中国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深空探测。
空间站
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建设
发布会上,国防科工局总工程师、国家航天局秘书长田玉龙介绍,2020年择机发射的火星探测器,将搭载“长征五号”进行发射。
据悉,“长征五号”将在今年下半年实现首飞,是我国目前起飞规模和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
许达哲说,目前长征系列火箭的起飞重量只有400余吨,但“长征五号”的起飞重量将达到千吨级别。他强调,这意味着中国运载技术向前跨越了一大步,中国进入太空的能力大大提升。
许达哲还介绍了中国航天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他说,到2020年左右,也就是从现在起,用5到7年的时间,完成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现有的重大科技专项;2025年前后,全面建成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推动空间信息应用规模化、业务化、产业化发展;2030年实现整体跃升,跻身航天强国之列。
针对中国将建设空间站的提问,许达哲表示,中国将在2022年完成空间站建设。据悉,届时其将成为继国际空间站(超期服役)、和平号空间站(已退役)之后,全世界第三个在轨组装的空间站。预计到2024年,随着国际空间站的退役,中国将成为唯一在太空拥有空间站的国家。
航天建设
鼓励社会资源加入航天建设
发布会上,针对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在海上成功回收火箭的行为,许达哲直言这是一个“创举”。
“但是真正要实现回收火箭再利用,还有一段路程要走。我们很赞赏SpaceX公司的勇气。但是要低成本发射,不仅仅靠回收技术,还需要在工程研制、先进技术研发以及发射方式等方面做文章。当然,降低成本,是工程界应该努力做到的。”许达哲说。
他表示,中国实际上已经开展了商业航天,为多个国家开展了商业航天发射服务。“但是,怎么利用好社会资源,使社会资源更好地投入到航天产业中来,是我们国家政府关心的一件事情。”许达哲说。
“我们是开放的,鼓励社会资源加入航天的建设中。中国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希望更多的民营资源向国防建设、航天领域投入。设立‘中国航天日’,也是要唤起社会各界、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种企业对航天的关注。但航天是个高风险的产业,需要每个法人、每个企业很好地把握。”许达哲说。
■ 追问
火星探测为何选择一步到位?
已经掌握了相关技术,可实现跨越发展
与探月工程绕月、落月、从月球返回分三期完成不同,中国探测火星工程有望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项任务。
对此,田玉龙表示,一步到位可以实现“快、好、省”。他说,目前中国已经全面掌握了探月技术,对于火星探测的技术,不是一个不可跨越的门槛,相关技术中国已经基本掌握了。有了这些技术基础和物质条件,就可以实现跨越。
空间技术研究专家庞之浩也表示,通过探月工程研究月球车、落月以及月球轨道器等,中国已经掌握了相关的技术基础。
“我们还有一些其他的技术储备,包括科学探测的仪器。中国探测火星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起点高,一步到位也是为了加快火星探测的速度。同时,我们还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火星探测的相关经验。”庞之浩说。
田玉龙表示,此次火星探测器将选择全新的地点着陆。庞之浩介绍,在火星着陆的原则跟在月球选择着陆点的原则一样。首先要适合着陆,要平坦。其次要适合通讯联系。第三,要有科学价值,而且是别人没有探测过的。所以,在选择着陆点的时候,可能会借鉴国外的经验,比如一些拍摄的资料。
火星探测面临哪些技术突破?
最困难的是探测器能否成功着陆火星
火星和地球的最近距离约为5500万公里,最远距离则超过4亿公里。从技术角度上来说,相对于探测月球,探测火星显然要困难得多。
田玉龙表示,要实现火星探测,主要在三个地方实现突破:首先是测控通讯达到5500万公里;其次是自主化,因为距离远了呼唤不到了,所以需要研发设备的自主化功能;第三是在未知的环境里工作。田玉龙坦言,从工程实现来说,这些都是巨大的挑战。
庞之浩也告诉记者,要实现探测火星,首先需要突破的是运载技术,如何把探测器发到地火轨道。其次是测控中心技术,要研制相关的设备,因为火星和地球距离最近5000多万公里,单程延时比较长,很多时候必须提前输入数据。
庞之浩表示,能源问题也非常重要。火星探测器与太阳的距离非常远,要研制大型的太阳电池翼提供能源。他说,最困难的是探测器的着陆问题。目前在全世界发射了40余个火星探测器,但成功率不到一半。
“尤其我们这是第一次‘绕落巡’一步到位,难度更大。”庞之浩说。
■ 花絮
航天日海报遭吐槽
官方:艺术感染力应更强
4月19日,中国航天科工官方微博发布两款宣传海报,用于“展示航天成就、激发探索精神”。微博称,这是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精心设计的极具航天特色”的两款宣传海报,专门用于“中国航天日”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不过,微博发出后迅速遭到网友们的热议及吐槽,截至目前转发评论已近万次。一些网友表示,海报制作不够精致,不能体现航天特色。
昨日下午,许达哲向新京报记者回应说,这两款海报主题很明确,也引起了大家的互动。但是,作为公益性的宣传海报,艺术感染力应更强。
“往后每年都有‘航天日’,我期待一个和今年不同的海报,艺术感染力更强,空间想象力更大,要让人们的思想插上飞翔的翅膀。”许达哲说。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邓琦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