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学·校内组织
新东方“2016国际游学白皮书”调查数据显示,家长选择就读学校提供的自主游学项目的意愿指数大幅上升。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教育机构与学校合作推出的游学项目或将成为市场主流。
那么,目前由学校组织的游学如何进行?有过海外游学经历的学生和家长又是如何看待游学项目的价值?
据记者了解,目前由北京市区县的学校牵头组织的游学,主要以学校与境外友好学校之间的交流访问、开展文艺演出和交流比赛等活动为主。
这类活动的内容安排一般都由中外双方学校商议确定,需要在学校所在区的教育主管部门提前审批,进行备案。
通常而言,审批要在活动举行的上一年年底前向教育主管部门统一上报。但部分活动中的交通、食宿等服务,学校可能会委托有资质的单位代为安排。学校同时会安排随团老师,对于每年参与海外交流的随团老师的数量,教育部门也有相关规定。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目前,北京一些区县正从国际教育的高度,对国际教育课程、游学等进行整合。如东城区就把引进或研发的国际教育课程与境外的游学相结合,先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国际课程,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自愿报名游学体验。
样本
不做修学游,以国际教育为目标
东城区教委在2014年就成立了东城区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以便更好地统筹和引进适合学校和学生、符合课程改革理念的国际教育资源,并且开设了12门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把游学作为具体课程的配套和延伸。
“我们的目的是做国际教育,而不是做修学游。”东城区青少年国际交流中心主任王朋表示,游学只是教育的一种方式。据王朋介绍,东城区国际教育交流中心正在建设一套国际理解课程体系,它由多门自主研发及对外引进的国际教育课程组成。目前已经开发出的12门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已在东城区54所学校开过课,原则上一所学校一般选1门课入校,该校适合年级的学生可以修习或选修这门课程。1门课程的上课时间为一学期,约14次。
王朋说,由中心牵头举办的游学,都是与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相配套,在校内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修习过程中,学生如果非常感兴趣,可以自愿报名,选择到境外继续修习,也就是“游学”。
王朋强调,作为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延伸,这类“游学”的课程安排都有明确内容要求,同时必须安排国外的老师、学生或者教育机构共同参与。课程内容都会明确写在具体的活动方案中,组织游学的项目方必须严格按照方案执行,一旦发现执行方随意更改行程安排,下次就将被取消项目方合作的资格。
观点
游学重在拓展孩子视野
●刘婷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助理副总裁、新东方国际游学推广管理中心主任
我时常问一些参加过游学的孩子的感受,问他们参加了游学之后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孩子们的答案各不相同,有的说是提高了语言能力,有的说是让自己离世界名校更近了一步,还有的说是和国外小伙伴建立了友谊,更多的孩子认为通过游学有了更开阔的眼界和国际化视野。在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一个人的视野决定了他未来的发展空间和人生的高度,游学的意义便在于此。
游学只是教育的一种方式
●王朋,东城区青少年国际交流中心主任
游学只是教育的一种方式。东城区国际理解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尊重、和谐、共处。境内学习与境外学习的衔接,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
此外,我们希望国际理解课程体系在文化上是丰富的,因此,我们在世界范围内,划出了多个文化圈,让孩子能够领略不同国家的文化。
■ 游学故事
被绑架的游学选择
近几年,游学市场火爆,但游学机构参差不齐。一些机构借助与学校某些管理者的私人关系,将品质不佳的游学项目推广到学校,借助学校的力量宣传、招生。
黎女士在两年前就遭遇了一次学校强行推广的“游学”项目。
黎女士说,在孩子由初三升高一的暑期,学校向家长推荐了一个西欧某国的游学项目,并说鉴于该项目游学名额有限,学校会让班上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优先选择。
但是,黎女士在仔细了解该项目后却发现,这场游学在交通安排、项目内容设计、对接学校等方面均不够理想,而且项目报价不低。于是,包括黎女士孩子在内的很多成绩较好的学生,都没有报名参加该项目。
还是希望孩子能有出国游学体验的黎女士联合了班上几名家长,自行找到了一家校外机构,明确说明了游学诉求,让机构设计方案。机构设计方案出炉后,家长觉得项目不错,而且价格也比学校更便宜,于是便计划在机构报名。
在这一情况被学校发现后,学校突然召集包括黎女士在内的家长到校,要求家长们不得在外报其他机构的游学项目。最终,家长只能放弃在外报团的计划,但同时也坚持不参加学校组织的游学项目。
“学校的做法让我非常意外”,黎女士怀疑,游学机构是否与学校存在某些利益关系,她认为,学校推荐的游学项目,应该本着自愿参加的原则,而不应该让家长有“被绑架”之感。
出国交流比赛体会不同文化
今年暑假,马女士的孩子将赴俄罗斯参加一个国际合唱比赛。这将是三年级的女儿第二次游学经历,“上次游学回来,我感到女儿成长了不少,而且与人交往上也更加开朗”。
马女士说,女儿第一次出国游学是在二年级时去希腊。“虽然孩子的英语水平有限,但在随团翻译的帮助下,孩子与希腊当地的小伙伴还是有很多互动和交流。”马女士说,那次活动,孩子没有明确的课程安排,主要是通过表演的方式进行文化交流。
那也是马女士的女儿第一次在没有亲人陪伴的情况下去往异国他乡,“孩子回来后,我明显感觉到她在自理能力方面有很大提高。”马女士说,孩子也比过去更勇敢和自信了,“老师陪伴孩子游学和家长在身边陪孩子游学,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马女士非常看重孩子在中小学阶段能够有机会接触不同文化,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她期待着在孩子未来的游学中,老师能从更专业的角度,帮助孩子多做一些文化方面的挖掘,使游学的旅程更富教育意义。
■ 建议
5个环节规范海外游学行业
●马婧,英孚海外游学留学中国区课程总监
我建议从以下环节规范海外游学行业:
第一,减少中间环节,尽可能提供“一站式”服务,确保游学课程全程的质量和安全。
第二,合理规划“游”和“学”的比重和平衡,尽可能保证以“学”为主,但两个方面的品质都要加以保证。
第三,游学课程应当注重“分层次、分年龄”的教学原则,将不同年龄段、不同语言水平的学生分组进行教学和活动,这样不仅各个年龄段学生的不同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孩子也不会出现“听不懂、跟不上”或者“太容易、吃不饱”的情况。
第四,在设计游学产品时应注意要涉及深入的海外文化生活体验,而非“走马观花”式的观光。
第五,应当注重对于学生和家长的行前培训,只有全面、详尽、科学的行前准备,才能保证学生和家长对于海外的情况事先有所知晓,进而进行充分的准备,尽可能避免到达海外时候所遭遇到的不适应情况。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佳琳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