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话剧《审查者》,亮相北京鼓楼西剧场,接受新京报专访,谈为何频频挑战压抑、复杂的角色
|
一位身处体制底层的电影审查员,一位自由奔放、满脑子新思维的女艺术片导演,因为一部充斥大量性爱镜头的电影而邂逅。一个要照章办事,“枪毙”这部电影;另一个却渴望走进审查者的内心,一步步感化他,令其看到电影在性爱以外的丰富意涵。英国“直面戏剧”的代表人物安东尼·尼尔逊以这部《审查者》,探讨了性欲作为人类的基石,在人性之中所占据的重要比重。剧中饰演“审查者”的周野芒,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男一号”,当家台柱子。该剧将在鼓楼西剧场演至5月15日。“审查者”并非周野芒遇到最棘手的难题,事实上,他在近年来频频挑战此类心思微妙复杂、些许压抑,甚至小暗黑的人物,戏路也是越演越宽。
角色塑造
从不避讳人性中的“恶”
我在台上把压抑丢给观众了,我释放了,我要让观众透不过气来,我自己不压抑。
很多人还记得周野芒是老《水浒传》里的林冲,陈凯歌电影《风月》里的大少爷。在上海戏剧界,周野芒更是一号人物,他上世纪80年代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就进入了当时的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今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至今,参演话剧无数。
近些年,上话排演了不少当代外国剧本:在《怀疑》中他是被冤枉虐童的神父;《杀戮之神》中他饰演了一个总在打电话的工作狂律师;《枕头人》中他是一个虐待主角作家的警棍;在《死亡陷阱》中他饰演的老牌剧作家与其同性学生发展地下恋情,甚至合谋下套害死了他自己的妻子;在去年上演的《黑鸟》中他演出了一位有着“洛丽塔情结”的大叔,与一个未成年少女有一段不可言说的感情。
演了这么多“人性阴暗面”,“老艺术家”周野芒自己倒是坦然。不过他并不认可那种“好人难演,坏人好演”的陈词滥调,在他眼中,世界上本就没有“完人”,而经典戏剧里的主人公也往往都一身的毛病,哈姆雷特“懦弱胆小、疑虑重重”,奥赛罗“身材伟岸、心眼小”,罗密欧与朱丽叶则是“两个不成熟的年轻人”。在周野芒看来,国内文艺作品中高大上的正面人物反而是另一种虚假,“观众认为这些人物是道德规范,而不道德就要被唾弃鄙视,久而久之人们就套到生活中。可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找不到的,你发现你被欺骗了”。
在他塑造的人物中,有着显而易见的两面性,他们不避讳人性中“恶”的存在,而周野芒认为,演绎一个活生生的人物,讨论如何去束缚恶,才是创作者应该去做的。正如《审查者》的主人公,“这样一个道德的说教者,本身却有那么大的道德缺陷,这就是讽刺,通过讽刺引起深思,观众在讽刺中获得的启发,效果比说教更好”。演这些复杂的人物,是否给演员本人的生活带来影响呢?周野芒却说:“我在台上把压抑丢给观众了,我释放了,我要让观众透不过气来,我自己不压抑”。
更爱小剧场
从来不认为自己“屈才了”
小剧场就是分享果实的最佳场所,在这里,我可以回馈给观众更多。
在北京,功成名就的大角儿演小剧场话剧的少,周野芒却直言,更爱小剧场。在鼓楼西剧场每晚的演出,他享受着观众在黑暗中将注意力投射到他的身上,从演出中汲取养分,他与每场两百多位观众一起,在剧场里共同呼吸。
“我从来不认为演小剧场是屈才了,只要是好戏,不管在哪个场合,观众多少,我都愿意”,他把观众当成是比自己高明的智者,诚惶诚恐地接受“审查”。“我一步步走来,我有我的积累,到了一定年龄,为什么不去利用这些积累,在你开花结果的时候让更多人分享果实呢?小剧场就是分享果实的最佳场所,在这里,我可以回馈给观众更多”,周野芒说。
演了几十年戏的他,已经不再把演出成功与否当做头等大事,对他而言更看重的是在创作中绝无仅有的体验。“我总觉得自己还有空间(提升),每一场都有新的体验。慢慢的,把说台词的包袱卸下来,就要进入自由的王国,又不能自由到没人物只有你自己,分寸拿捏也是演员要做的”。
和在北京人艺,无论年纪大小,大家都管“台柱子”濮存昕叫“濮哥”一样,在鼓楼西剧场,大家都喊周野芒“野芒哥哥”。随性的“野芒哥哥”会因为被称为“表演艺术家”而感到“压力山大”,他谦逊地表示自己还是“学生”,演戏是无止境的。“某一个角色你演得成功了,难道以后都要这样演吗?演戏是一个方法,只能说他演过一些成功之作,不能就此称为艺术家”,在他看来,艺术家是要对人类有贡献的“只此一人”,而表演却是没有标尺的。就算成功,成功的也是戏,不是演员自身,“一部作品,打动观众的是整个戏,而不是某人的某个时刻,只有观众对戏有认可,才会对演员有认可”。
【小秘密】
嗓子很好?那是练出来的
因为演了不少翻译剧,周野芒的台词总有那么一丝“译制片腔”,这是他处理外国角色的个人心得。“人性是互通的,我们演外国作品,而观众是中国人,如何通过我的表演去缩小观众和故事规定情境的距离,让人有认同感,在故事中获得存在感,他们才会被吸引。如果观众只是远远地审视,演员就演得很累”,周野芒说。
毕竟外语的语言习惯与中文不同,如何在舞台上把外国戏的台词说成顺口的“人话”呢?周野芒说:“外语翻译过来的戏,又不能100%本土化,人家的社会风气是这样。从事译制片(配音)的工作,让我比较容易去把握翻译剧的精髓”。周野芒曾是美剧《成长的烦恼》中爸爸的配音者,还参加了多部007系列电影的中文配音,他将给译制片配音视为兴趣,久而久之还自学了英语。“我以前嗓子并不好,因为老给译制片配音使我找到了发声的位置。韩红来看戏还说,‘老师您嗓子真好’,其实我是通过自己琢磨,找到自己合适的发声方法,让观众听起来舒服”。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陈然 本版摄影/李晏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