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经济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经济时评

中国经济已处触底反弹阶段

2016年05月04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作者简介】
刘元春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

  ■ 经济学人专栏

  【编者按】

  国家统计局5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从制造业PMI分项数据看,需求、生产、采购分项指数均有所回落,但企业新订单仍较3月出现扩张。此外,30城市房地产销售在房地产调控后,4月房地产销售面积仍保持90%以上的超预期增长。如何看待下半年宏观经济状况?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认为,从政治经济的周期来看,中国经济已经处于触底反弹的阶段。

  2016年一季度,中国经济迎来了开门红,各项宏观经济指标明显趋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7%,高于6.5%的年度目标,三大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6.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业表现最为亮眼,增长速度首次超过金融业,3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64.4%,房地产行业的增加值率约达到80%,成为带动第三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

  整体来看,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良好,经济触底迹象显现,但是当前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仍然低迷,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存量调整政策的持续加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压力的加重,以及房地产周期调整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等,都使得中国经济是否真正触底反弹存在争议。

  1 企业开始补库存有标志性意义

  虽然从目前看到的经济数据进行解读,中国经济的审慎乐观还是充满强烈的不确定性。但是,从政治经济的周期来看,中国经济已经处于触底反弹的阶段。

  仅从经济自身的逻辑看,中国经济的审慎乐观仍存在不确定性,因为当前宏观经济仍面临着库存的周期、房地产周期、投资周期、世界周期等的影响,经济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仍然存在波动的可能性,但也不必过于担心。

  首先,之所以说宏观经济触底的迹象显现,核心原因在于企业开始补库存的行为。2014年随着美元的走强,企业普遍出现去库存的行为,直到去年底主要产品的库存达到了历史低位。而今年开年以来,随着美元走软,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开始出现重新补充库存的现象,这说明过去市场恐慌带来的超调已经去除,市场已经恢复相对常态化。这是触底迹象出现很重要的原因。

  当然,经济惯性下滑的力量依然存在。虽然目前投资先行参数出现明显反弹,新开工项目数、资金到位情况都出现向好变化,市场预期有所调整,整体信心有所反转,但是由于民间投资、外商投资等增长仍然缓慢,出口受到新兴经济体整体低迷的影响仍然存在不确定性,消费需求名义指标虽然有所改善,但主要源于消费价格的温和上涨。所以,实际上经济内生性的增长动力仍没有出现。

  不仅如此,部分风险仍然在持续上扬。目前中国经济中风险累计的根源并没有完全消除。尤其是债券市场风险,今年债券市场违约事件增多,涉及的领域逐渐扩大。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可能会重现债市、股市、汇市、楼市这种多市场流动性的一次动荡。此次动荡国内的触发机制可能就是密集性的债券违约事件,而国际上的触发机制是美联储加息。所以,美联储加息是一个重要的时点,此次加息中国的承受能力,直接影响经济是否真正触底反弹。

  因此,未来市场的启动还需要时间。从目前的经济形势看,短期内中国经济的底部依然取决于金融市场能不能承受住美联储加息的冲击,这是很重要的时点。而从中期的角度看,中国经济的底部还远远未现,因为目前大量的改革、实质性的改革依然处于布局阶段,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六大举措,经济工作的重点开始从五大歼灭战转变成六大举措,而六大举措中存量调整有三个方面,增量调整也有三个方面。所以,当前中国改革强调的是先增量后存量,以稳为主。

  2 经济调控的动力结构正在发生改变

  因此,从经济自身的角度出发,中国经济的审慎乐观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但是中国经济的逻辑不能单纯地从一种市场逻辑来看,还要从另一个角度,即真正主导中国经济逻辑的政治经济逻辑来看,这种逻辑下中国经济确实已经到了触底反弹的阶段。

  首先,新开工项目大幅度增长,地方财政支出增加。1~3月份,从施工项目和新开工项目情况看,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595501亿元,同比增长6.7%,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81403亿元,同比增长39.5%。同时,地区财政支出也大幅度增加。

  目前,我国政府的动力结构已经发生改变,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提高,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各项经济活动。从政治经济周期角度看,过去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我国处于一种政治周期的拐点,即在反腐倡廉的吏治整顿过程中,出现传统的三大精英阶层懈怠,导致积极财政政策不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不稳健,预调、微调达不到效果的现象。而目前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已经开始发生转变,参与经济深化改革和转型的积极性提高。

  更为重要的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开始回归。一方面,2015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定位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且要求更加积极。但是去年的现象是财政存款居高不下,有钱花不出去。但今年有所变化,固定资产投资中预算内的资金上涨很快,这说明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开始有了抓手、方向和传导的机制。

  去年我国虽然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是实际上稳健的货币政策不稳健,特别是前三季度,融资条件和金融条件有所收紧,主要表现在信贷的乘数效应大幅度紧缩,资金流动效应大幅度紧缩,缺乏良好的途径促使资金向实体经济渗透。而今年从数据的变化就可以发现,一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同比增长13.9%,提高12.1个百分点。这与去年M2增长13%左右,固定资产信贷资金来源只增长6%左右的情况相比,流动资金的到位情况有所好转。今年我国货币政策的思路有所调整,改变了过去的简单的大水漫灌,简单的进行投放的举措,而是通过项目挖沟、财政开渠的方式进行投放。

  3 未来改革重点将趋向民生与经济

  政治经济周期下2016是关键之年。2016年,我国开始从传统的政治反腐、行政体系重构的思路上,开始大规模的转向民生和经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2015年8月以来,反腐倡廉方面通过党员纪律处分的四类分类原则,标志着从运动式反腐逐步向制度性反腐进行转变,地方政府也已经开始转变行为方式;二是民生和经济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对于“十三五”布局的重点要求,我国政治经济发展更加趋向民生和经济。

  简单地看,今年我国改革的核心是 “三去、一降、一补”,但真正的关键是提高各阶层的积极性,提高各领域、各部门参与经济的积极性才是改革的真正的核心。从当前所提出的不拘一格选拔出愿意改革、能够改革的人才,要求给改革者以改革试错的空间,要求各级精英要有担当的责任,就能看出我国对于调动各阶层积极性的重视。从十八届五中全会,到去年12月份的经济工作会议,再到3月份的两会精神,以及在各个领域所提出的切实改革的脉络看,我国在构建这样激励相融的体系方面已经迈出坚实的步伐,只要全国人民的积极性能够真正地投入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中,中国经济触底反弹的迹象就会持续。

  总的来看,当前我国市场预期的逆转,各项宏观经济指标的改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政治经济周期底部已经出现,审慎乐观来自于对于整个政治经济格局的乐观。在中央政府的积极带动下,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在不断提高,再传递到国有企业,然后再逐步传递到房地产等领域,然后再逐步传递到民间资本,整个社会参与经济发展积极性得到带动,市场预期逐渐得到改善,这都预示着我国经济已经到了触底反弹的阶段。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战略与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时英对本文亦有贡献)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