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1:文体娱新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1:文体娱新闻

数千位戏曲戏剧界人士与民众送京剧表演艺术家最后一程

一曲《梨花颂》 送别梅葆玖

2016年05月04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梅葆玖弟子在灵堂外列队。

新京报记者 彭子洋 摄
在告别仪式上,梅葆玖的侄孙、北京梅兰芳纪念馆研究中心主任梅玮手捧遗像。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摄
现场放着梅葆玖的纪念册。 图/视觉中国

  昨日清晨,数千位戏曲戏剧界人士与自发前来的民众一起,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送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最后一程。梅葆玖1934年3月29日生于上海,是梅兰芳的第九个孩子,京剧梅派艺术的传人。他的代表作有梅派代表剧目《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等。

  由于梅葆玖、林丽源夫妇膝下无子,在梅葆玖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手捧遗像的是他的侄孙、北京梅兰芳纪念馆研究中心主任梅玮。其弟子魏海敏、李胜素、胡文阁、迟小秋等55人及其一众学生,在灵堂外列队,在灵柩进入大堂时,弟子们都失声痛哭。

  一幅微笑端坐的巨幅遗像挂在灵堂内,梅葆玖身上覆盖着一匹白绸,他周身被白玫瑰花拥簇着。灵堂内播放着《梨花颂》,灵柩前方是红玫瑰的花圈,写着“妻 丽源 泣挽(左边挽联) 葆玖千古(右边挽联)”。

  据了解,梅葆玖此前身体状况一直良好,直至今年三月底,因突发支气管痉挛被送医抢救,此后深度昏迷直至4月25日在京过世,享年82岁。在逝世前,梅葆玖仍有大量的社会活动,年过八旬的他仍为推广京剧艺术不辞辛劳,送医的前一日他还在大学做演讲,因而他的离世令人颇感突然。

  追忆

  ●尚长荣(京剧表演艺术家)

  葆玖先生的人品艺德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梅韵飘香享誉寰宇,玖兄风范永留人间。

  ●叶少兰(京剧表演艺术家)

  非常难过,梅先生的去世是我们戏曲界、京剧界一个不可弥补的重大损失,可以说是他为我们京剧的建设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我们京剧的顶梁柱。我们3月上旬,朝朝暮暮在一起开全国政协会,梅先生从头至尾没有离开过会场,提了好多提案都是关于京剧的建设发展,人才的培养,尽心尽力。

  他为人谦逊,非常和蔼,他对人非常好,心胸厚大,从来不发脾气。我们是几十年的好朋友,也是几十年的合作者,互相非常了解,所以他的去世我非常难过。

  愿我的玖哥一路走好,梅派的事业,大家共同来实现他的遗愿,一定会继承好,发扬好,梅派艺术的大旗会永远飘扬。

  ●于魁智(京剧表演艺术家)

  梅先生是京剧界的代表和楷模,这么多年我在艺术上一直受梅先生的影响、指教和栽培,没想到在今天这样一个场合与大师见面,心里非常难过。我觉得可以告慰先生的就是梅派艺术得以传承、发扬,因为后来人很多。梅先生对京剧艺术的贡献远远超过了我们所见的,梅派是京剧中传承的代表。我们这些后来的京剧人一定会按照大师开创的艺术道路去完成大师未竟的事业。

  ●濮存昕(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北京人艺副院长)

  梅兰芳先生开创的梅派京剧,葆玖先生是传承人。这是梅派姓氏传承的一个阶段,但不是结束。有识之士、后起之秀要担当起责任,将梅派艺术发扬光大。

  今年3月开会的时候我们俩还在一起,中午坐一起吃午餐、聊天,当时葆玖先生的身体很好,没想到这么快就走了,我代表中国剧协向葆玖先生致敬。

  ●六小龄童(演员)

  葆玖先生对京剧、对梅派艺术的发展起到最大的作用,我们京剧艺术真正的导师和大师,对我们国粹艺术在海外的推动也做了很多很多工作。大家一起来送梅先生最后一程,希望媒体也更多关注我们的戏曲国粹艺术。

  ●田连元(评书表演艺术家)

  人间多少绕梁唱,世上梅韵放清香。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陈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