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9:书评周刊·文化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9:书评周刊·文化

千人缘为一面 探索神话中的英雄之路

2016年05月07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古希腊瓶画《伊阿宋与龙》(约公元前480年-470年)。
《千面英雄》
作者:约瑟夫·坎贝尔
版本: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6年2月

  据说乔治·卢卡斯在写作《星球大战》剧本时,受到一个神话研究者很大的启发,这正是约瑟夫·坎贝尔。美国人坎贝尔是一个非学院派的学者,在上世纪70-80年代名噪一时,集半生精力研究神话而成的《千面英雄》就是他的成名作。令人感兴趣的是,他的神话研究究竟如何影响了《星球大战》的创作。

  在最新的《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中,抵抗力量的飞行员受到黑暗势力的追杀,因为他携带着可能找到传奇武士天行者卢克的地图。飞行员在迫降后,将地图交予球形机器人BB-8保存。BB-8遇到拥有正义感的主角少女蕾伊,整部电影讲述了蕾伊如何经历身心考验,激活了自身体内超级力量——成为绝地武士必需的原力——并最终找到天行者卢克的故事,为下一部续集中击败黑暗帝国做了铺垫。

  我们的确可以把这样一部以太空、外形沙漠、形形色色外星人为背景的科幻电影称做当代神话。那么这部极富想象力的影片是如何呈现诸多神话元素的呢?

  □张经纬

  神话到底是什么?

  无数天才学者都研究过神话。坎贝尔认为“现代知识分子认为神话在以原始、笨拙的方式解释自然世界(弗雷泽),它被后世误解为来自史前时期的诗意的幻想(穆勒),是在塑造个体时使之适应群体的预言性知识库(涂尔干),是体现人类心灵深处的原始欲求的群体梦境(荣格),是人类进行最深刻的形而上学的洞察到传统工具(库马拉斯瓦米),是上帝给他的孩子们的启示(教会)”。

  但是,这些研究并没有取得十足的进展,“因为当我们不是从它是什么的角度,而是从它如何发挥作用,在过去如何为人类服务以及如今如何为人类服务的角度来审视时,”我们就只是把神话作为某些事物的结果,而非原因来理解了。和弗雷泽、涂尔干、卡西尔这些神话研究者不同,坎贝尔的研究方法更为传统,也更为有效。更确切地说,涂尔干等人研究的是神话的“社会功能”,人们为什么需要神话,以及神话是如何影响当代人的生活与行为的。而有着深厚比较文学积淀的坎贝尔则避免了这种“功能主义”,他研究的不是“神话有什么用”,而是“神话到底是什么”?

  从他的演讲录《追随直觉之路》中可以得知,他年少时前往北美印第安保留地时,就被原住民文化的丰富性深深吸引,从此种下理解异文化的种子。之后他到德国等地进行比较文学研究,从“最古老的苏美尔史诗中、太平洋岛屿、西伯利亚森林和非洲大草原的民间故事里、悉达多·乔达摩和耶稣等伟大的宗教英雄的传说中、精神病患者的病例记录中,在乔伊斯和曼这类作家的现代小说里”,进行了大量分类、比较、分析工作,发现了普遍存在并反复重现的“英雄历险故事”。

  他把这种故事描述为:一位英雄从日常的世界勇敢地进入超自然的神奇区域:在那里遇到了传奇般的力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英雄带着这种力量从神秘的历险之旅中归来,赐福于他的人民。

  英雄之路的“模型”

  从这个角度来看,从《奥德赛》《阿戈尔英雄纪》到《阿拉丁》《西游记》乃至《小红帽》之类的神话传说故事,都可以如此进行阐释。英雄伊阿宋接受了盗取“金羊毛”的任务,和希腊众英雄驾船起航,前往黑海东岸。途中遭遇险阻,有海妖的诱惑,也有女神的嫉妒。终于抵达目的地,赫拉让公主美狄亚爱上英雄,告诉获得宝物的秘诀,伊阿宋成功盗取金羊毛,与美狄亚返乡成婚,继承王位。

  英雄孙悟空接受任务护送三藏法师去西天取经,途中经历各种妖魔鬼怪的挑战,被英雄一一克服。完成任务的取经人,带着宝物经书和修成的正果从历险中归来,赐福民众。

  传说中的小女孩“小红帽”,穿越幽暗森林去完成一段冒险,遇到居心叵测的大灰狼。她在冒险中经受了考验,识破大灰狼的诡计。击败敌人,救出奶奶,完成使命……

  从这些故事中,坎贝尔归纳出了神话传说的简单模型:这是一个关于英雄“启程-启蒙-考验-归来”的叙述。用这个模式来解读卢卡斯拍摄的《星球大战》系列就易如反掌了。

  少女蕾伊是平凡的女孩,生活在外星的沙漠边缘,她并不知道自己具有让原力觉醒的超强力量,直到携带神秘地图的球形机器人的出现。从地图中,少女明确了自身使命(启蒙)。她打破了外形生物的牢笼,和飞行员一起踏上太空历险的道路(启程)。她在旅行中和黑市首领相遇,和抵抗力量并肩作战,并觉察到自己体内的原力,经历战火洗礼,召唤出强大力量(考验)。最终击败了帝国舰队,找到了传说中的绝地武士,为人类带来了希望(归来)。

  同样的结构几乎能套用在任何一部好莱坞商业影片的冒险传奇中,无论是《阿凡达》还是《火星救援》,都上演着这样一个英雄远征、历险归来的基本故事。

  在神话研究的领域,坎贝尔的确发现了这样一个惊人的秘密,从太平洋沿岸到远隔万里的大西洋,我们能找到的神话都符合这样的模型。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英雄的历险与贸易

  坎贝尔发现的神话英雄“启程-启蒙-考验-归来”的普遍叙事结构,也是他将自己的神话学大作称为《千面英雄》的原因——千人缘为一面。

  他归纳出的普遍模式,实际上将“英雄”的个人活动置于一种动态的视角之下。神话的发生需要英雄离开自己的故乡和熟悉的土地,前往一个异域历险。这个历险中遭遇的人物和事情都来自与他生活故土迥异的世界。英雄的历险经历,与其说是打败了邪恶的超自然力量,不如说是英雄成功适应了新的环境,实现了对自然的征服。那些从异域获得的宝藏,与其说是英雄靠武力夺取而来,不如说是通过物质交换手段,平等换取而来。当英雄回到自己的故乡,那些异域中带回的宝物以及获得宝物时完成的不可能实现之任务,为他或她赢得了威望和地位。

  这就表明了一种非常本质的人类现象。英雄的冒险之旅,其实就是一次前往异域的物质交换之旅,换一个我们现在常用的词汇,就是“贸易”。

  正如从黑海收获的“金羊毛”让伊阿宋得到希腊民众的拥戴,继而为王,在《西游》故事中,三藏法师用他的金钵换来了真经,使他成了一位“集大成者”。人们前往异域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些本土所没有的物品。那些物品虽是异域的寻常物什,却是英雄所在的本地无法生产的独特之物,因此,能经历遥远旅途的考验,最终获得这些物品之人被人视为勇敢的英雄。人们赞美那些能实现这些成就的人们,把他们获得异物的事迹当做值得歌颂的对象,便成为神话的本质素材。

  由此可见,贸易活动几乎可以算得上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悠久的一项文化互动,完成这项成就的冒险之旅,成为所有人类社会底层的共有记忆。每当社会遭遇灾难、饥饿或是严重的物质匮乏,神话所传递的“通过和远方异文化社会进行物质交换,就能摆脱匮乏”的信号,就激励古老神话的当代信徒重新踏上历险之路,希冀获得所谓的“复兴”。

  坎贝尔所呈现的神话的本质,就表达了一种与远方之人保持交往,通过与他们的联系和物质交换解决本社会困境的积极文化方案。这也为神话中普遍的“伊甸园”、“天堂”观念创造了想象的基础——天堂在远方。正因为遥远的异域提供了本社会没有的“珍贵之物”,那么这个除了英雄之外的普通人无法前往“贸易”的远方国度,便被人想象成物质极大丰富、遍地流淌“蜂蜜与牛乳”的完美彼岸。

  当本社会遭遇灾难时(比如饥荒、疾病、战乱)前往神话中的彼岸,成为人们追求的方向。或通过移民的方式,前往更好的国家,或幻想在死后进入一个平等而没有苦难的伊甸园,或利用神话提供的彼世憧憬,从世俗生活中召唤一位“超人英雄”,促进社会团结,实现社会改变。

  不管怎样,这些都是古老的神话为当下人类社会提供的选项。无论选择哪种方案,这一建立在贸易互动基础上的文化实践,都可以从坎贝尔有关《千面英雄》“启程-启蒙-考验-归来”的叙述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