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
查清杀医案原因,是为了准确地呈现案件事实,明确犯罪的责任,并不是为了引发仇恨。
这两天,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科医生陈仲伟被砍事件备受关注。在对暴徒的一片谴责声中,也有人发出了“医德沦丧,医生该杀”的言论。于是有朋友写了一篇文章,感叹“比暴力伤医还让人绝望的是网上的戾气!”笔者看后回了一句话:“不要绝望,网络上的戾气不是今天才有的,以后也不会消失。正因为有戾气,所以才需要我们。”
这已不是第一次发生如此荒唐、残忍的杀医事件了,这也不是首次有网络言论为犯罪者张目了。进入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话筒和摄像机。网络的舆论放大效应令我们似乎时时面对着惨无人道的犯罪事件。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今天我们看到,医生被杀有人叫好,明天我们看到,法官被杀也有人叫好……于是,我们愤怒,我们为这个充满戾气的世界悲伤。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社会,都会发生极端暴力事件,都有把罪犯奉为榜样的渣滓,不独中国才有这种奇葩现象。
我并非鼓励冷血地容忍犯罪,而是让大家在消极言论面前不要绝望,更不要放弃责任。我的职业告诉我,这个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犯罪案件,但不是世界充满了犯罪。与善良相比,罪恶总是渺小微弱的。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是敢于站出来,用行为和语言跟其说“不”。仅有抱怨,仅有绝望,远远不够。
两年前,浙江温岭杀医案发生时,我就曾指出:这是一个孤立的刑事案件,不意味着所有患者对医生的仇恨。两个多月前,北京女法官马彩云被害时,我也曾悲愤地在文章中写道,这还是一个孤立的刑事案件,并不代表所有当事人对法官的威胁。我们不能无限放大案件影响,掀起社会仇恨。
16年前,南京发生过一起灭门惨案,德国人普方一家四口被入室盗窃的罪犯杀害。案件震惊世界,但从没有人认为这意味着中德仇恨。每个案件都有发生的原因。查清原因只是为了准确地呈现案件事实,明确犯罪的责任,并不是为了引发仇恨。把案件导向对医生或患者的仇恨,是愚蠢而不可原谅的。
就像天空中会有乌云、雾霾、雷雨一样,网络舆论场上会有种种暴戾之气、芜杂之音。对付这些负能量,不能依靠行政强制管理,而应用健康阳光的舆论来引导,用一次次公正的法律判决来纾解。
□劳月(检察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