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夹江陶瓷区域品牌推介会在北京举行,将同北京相关企业达成60亿元贸易框架协议
|
5月8日,中国陶瓷工匠精神与建筑美学论坛暨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陶瓷产业试点地区中国西部瓷都·四川夹江陶瓷区域品牌推介会在北京召开。推介会上,夹江县政府和大唐电信等6家企业达成总投资36亿元的6个项目投资框架协议。夹江陶瓷企业将同北京地区的建筑装饰企业、建筑陶瓷经销商达成60亿元的建筑陶瓷贸易框架协议。
作为特色“川货”之一,夹江陶瓷虽较少涉足北京市场,却已蜚声西南。如今,夹江已经与广东佛山、山东淄博等产区并列,成为全国重要陶瓷产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夹江陶瓷产业集群的发展为陶瓷行业的转型创新方向提供了思考。
敢为人先的夹江陶瓷产业
夹江陶瓷从1987年点燃第一把炉火,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陶瓷产业从无到有,发展成如今的“西部瓷都”。目前,夹江陶瓷年产量达到8亿平米,占全省的77%、西部地区的38%、全国的7%。夹江陶瓷产业带动了能源、矿山开采、色釉料、机械加工、包装、仓储、物流等配套的产业发展壮大,吸纳从业人员10万余人,县外人员2万余名,是西部地区为数不多的劳务输入县,也是四川省中小企业发展基地县,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占全市1/7。
夹江县的陶瓷行业发展伴随着当时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的浪潮,在陶瓷业发展之前,夹江搞过茶叶加工厂、机械厂等产业,也曾经想把夹江豆腐乳、国画纸等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但均未成功。当时人们开始流行用彩砖、马赛克、瓷砖对房屋进行装饰,一家企业的成功带动了整个产区的发展。陶瓷成为全县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也是首个培育成功的支柱产业。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追求产品品质,就是夹江特有的陶瓷工匠精神。”中共夹江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朱璋总结道。在规模发展壮大的同时,夹江陶瓷仍保持较高的发展质量。据介绍,2015年,夹江县陶瓷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230亿元,规模陶瓷企业由2010年的77家整合到2015年的44家,实现产值115亿元。近3年来,全县技改新建陶瓷生产线项目36个,总投资60多亿元,淘汰落后生产线28条,新建生产线劳动生产率提高40%,综合生产成本降低20%,综合能耗下降8%。
创新产品精益求精
如今,陶瓷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现象,加上政府相关部门对环保的引导,夹江陶瓷行业也在寻求打造新品、转型发展之路。在此次的推介会上,“红坯战略”颇受瞩目。夹江县周边具有丰富的页岩资源,这是红坯陶瓷产品的主要原料。相对于“白坯砖”的生产,红坯开采便利、对生态影响小,是未来倡导的绿色环保产品。夹江县将扶持发展高档红坯陶瓷产品,加大对红坯陶瓷产品的政策扶持力度。
四川米兰诺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正华表示,夹江陶瓷是从红坯陶瓷起步的,今后,红坯陶瓷也是夹江陶瓷突围的重要方向。他解释说:“红坯砖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适用范围很广。米兰诺便是以红坯砖起家,例如我们企业的主打产品广场砖,在四川省的各大城市都可以见到。今后,米兰诺将继续开发红坯砖的高端产品,加快转型升级,迅速占领市场。”
除了红坯砖产品,此次在推介会亮相的另一产品也颇为引人注目——来自四川省新万兴瓷业有限公司“碳纤维地暖砖”。据四川新万兴瓷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梁奇介绍,“碳纤维地暖砖”由其旗下品牌“的卢科技”研发,这种产品是瓷砖、碳纤维复合的节能环保功能产品。他介绍说:“碳纤维地暖砖从陶瓷砖的功能性出发,无污染、无辐射、安全、环保,这种产品将改变目前的取暖方式。下一步,我们将研发新产品保温瓷砖,继续开发建筑陶瓷产品的功能。”
(下转D03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