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4:专栏
下一篇

南海仲裁案结果不必太过悲观

2016年05月13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扫描二维码微信看“新京报评论”

  言之有李

  南海仲裁案的本质早已经超越国际法之争,而成为国际政治权力间的激烈交锋。

  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预计5月底或6月初就将公布结果。

  时间回溯到2013年,当时,在美英等国经验丰富的律师顾问的指导下,菲律宾绕开领土主权和海洋划界等仲裁庭无管辖权的议题,向海牙国际仲裁庭提交了15项诉讼请求,主要包括以下主张:一是中国在南海的岛礁的自然属性问题。菲律宾要求仲裁庭就黄岩岛、美济礁、仁爱礁、渚碧礁、南薰礁等9个岛礁的法律地位进行裁决;二是中国在南海,尤其是黄岩岛和仁爱礁周边开展的执法活动违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简称《公约》)规定;三是中国在南海的岛礁建设违反了《公约》对环境保护的规定;四是菲律宾要求仲裁庭就中国的声索依据——“九段线”的合法性进行裁决。2015年10月29日,仲裁庭就该案的管辖权和可受理性进行裁决,认为对菲提交的15项诉求中的7项拥有管辖权,主要集中在前两方面内容。

  就岛礁属性而言,菲律宾15项诉求中的4项均要求仲裁庭对中国占据的岛礁的法律地位进行认定。《公约》规定,“岛屿”享有12海里领海,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权利;“岩礁”仅享有12海里领海,而“低潮高地”则不享有任何海洋权利。《公约》对岛礁的不同定位所拥有不同的海洋权利的规定,实际上牵涉到了海洋权利和海域划界问题,超出了仲裁庭管辖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被台湾占据的、曾经是南沙第一大岛的太平岛的法律定位,被菲律宾律师认为是该案的关键议题。因为一旦太平岛被判决为“岛屿”,那么将直接影响菲方诉讼请求的12条,即中国在美济礁的岛礁建设。《公约》规定一国有权在其专属经济区内进行人工岛建设,而美济礁恰恰在太平岛的专属经济区范围内。

  为了让国际社会信服太平岛的“岛屿”地位,台湾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邀请国际法庭法官与国际法学者登岛考察、马英九在离任之际亲自登岛宣示主权等,此外,台湾学者宋燕辉等也多次在国际上撰文力证太平岛的“岛屿”属性。如果单纯从国际法角度而言,仲裁庭对太平岛做出“岛屿”属性判决的可能性比较大。

  此外,本次仲裁案最受瞩目的是对“九段线”的裁决。在程序阶段该问题并未被赋予管辖权,但学界普遍预测,在实体阶段,“九段线”极有可能会被要求澄清其法律含义需与《公约》相一致。作为中国在南海历史性权利和法理基础,“九段线”一旦被裁决为“非法”,将成为本次仲裁案当中对中国最大的挑战。而从中国在黄岩岛和仁爱礁的执法活动来讲,由于其本质也涉及领土主权和海洋划界纠纷,在具体裁决上难以对其结果进行预测。

  尽管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仲裁结果将对中国不利,但仲裁庭亦存在诸多限制,例如其对主权争端和海域划界没有管辖权,以及中国2006年提交的“排除性声明”等,均是仲裁庭需要考虑的因素。因此,我国对仲裁结果也不必太过于悲观。

  但无论结果如何,一些国家或许都将会施加压力。目前,美国已经蓄势待发,做好全力施压中国接受仲裁结果的准备。奥巴马、卡特、哈里斯等多位美国高官争相敦促政府通过外交、军事等机制促使中国遵守以法律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接下来即将召开的G7峰会、香格里拉对话等国际会议,将继续成为美国联合各方向中国施压的平台,届时中国可能将面临更加巨大的外交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仲裁案的本质早已经超越国际法之争,而成为国际政治权力间的激烈交锋。对此,在官方层面,我国宜在仲裁结果下来之际发表相关正式文件,阐述中方立场,力证该仲裁案对南海岛礁争端的“无效性”;不惧国际压力,积极利用“香格里拉对话”等平台参与国际辩论;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立场的支持(目前已先后有12国宣布支持中国南海立场)。

  另外,也要通过非官方的途径,传播中国声音,如鼓励中国学者积极参与境外学术活动、在外国媒体杂志撰文等。对此,我们也应重视与台湾学者合作共同研究南海“断续线”,充实我方的“历史权利”。一旦仲裁结果于我不利,那么“九段线”所承受的压力将前所未有。因此,应加强两岸学界在“断续线”问题上的共同研究,以民间立场推动官方立场转变。

  □李冰冰(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