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登记制实施一年朝阳法院立案同比涨幅超三成,屡遇“奇葩诉讼”
新京报讯 (记者刘洋)从审查立案到登记立案,已实施一周年的立案登记制,给基层法院带来哪些变化?昨天上午,朝阳法院通报立案工作情况,该院一年来登记立案达96669件,同比增长33%,法官人均未结案件近400件。
在大量的立案中还不乏“奇葩案件”,如有市民因童星林妙可不回微博留言,以“人格尊严被侵犯”为由将其告上法庭。法院呼吁公众正确认识立案登记制,合理进行诉讼。
一年立案近10万 滥诉增多
昨天早晨8点刚过,朝阳法院的立案庭门外就排起了十几米长队,这是立案登记制实施后朝阳法院每天的常态。朝阳法院立案庭庭长韩毅钢介绍,一年来,该院共接待立案当事人14万人次,登记立案96669件,同比增长33%。
“立案登记制实施后,缺乏法律依据的滥诉行为时有发生,一些起诉甚至让人感觉荒谬”,韩毅钢介绍,市民孙某曾至法院起诉林妙可,他表示曾在林妙可的微博上多次留言,但林妙可始终未予回复,孙某认为林妙可的行为侵犯了其人格尊严和身心健康,欲起诉索赔。
另据介绍,还有一名起诉人到朝阳法院,要求起诉中央电视台,原因是其曾致电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表示自己家人发生了值得做专题报道的事情,该栏目要求其将相关情况邮寄至中央电视台,但最终《焦点访谈》栏目没有采用该选题,起诉人起诉要求中央电视台赔偿其邮寄费2元。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上述“奇葩诉讼”最后未予立案。
一线法官负担重 “压力山大”
韩毅钢介绍,立案登记制过程中也反映出了立案软硬件服务仍需改善、案多人少的矛盾突出、部分公众存在认识误区等问题。截至今年4月30日,以处理婚姻家庭、医疗事故、建设工程、机动车交通事故等民事案件为主的民一庭法官,人均未结案超过368件;以审理金融借款、银行卡、委托理财等商事案件为主的金融庭法官,人均未结案超过340件,一线法官在常年超负荷工作的情况下,压力巨大。
朝阳法院立案庭副庭长林上爽算了一笔账,一个法官未结案件400件,如果每天开5个庭,每月二十几个工作日,最多也就开100个庭,也就是说400件未结案要4个月才能每个案子开一次庭,而通常一个民事案件要开2、3次庭才能审结。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那些新收进来的案件,在传唤后正常排起开庭至少都要在3个月以后了,由于已经超过简易程序的审限,这些案件不得不转入普通程序。大量案件的堆积造成了个案审理周期、执行周期的延长,当事人诉讼时间成本大大增加。
法院建议,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尽可能多采取网上预约立案,涉诉量较多的物业、供暖、金融机构等单位在办理5件以上批量案件登记手续时采取预约方式办理。同时建议公众增加法律知识和常识,正确认识立案登记制,合理评估诉讼风险。以免挤占正当案件当事人寻求司法帮助的空间。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