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敏观察
此次欧洲议会拿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说事,反映的是欧盟在危机重重之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态势。
当地时间5月12日,欧洲议会546票赞成、28票反对、77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一份非立法性决议,宣布反对中国“自动获得世界贸易组织下的市场经济地位”。当然,这份决议是非立法性的,没有强制约束力。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最终还要看欧盟委员会如何抉择。但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即将15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约定的过渡期即将结束的时刻,欧洲议会出台这份决议,其试探水温的意欲非常明显,显示围绕着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新一轮博弈正式开始了。
目前全球八十多个国家已承认中国为市场经济国家,但美国、欧盟等重要贸易伙伴却一直未承认。加拿大甚至已经修订反倾销法,把原有对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限期取消了。2014年12月13日,欧盟委员会前主席巴罗佐在海南出席论坛时对此的解释是:中国并没有满足市场经济的所有要求,比如上市公司的一些要求,国家的一些干预,还有某些决策等等。此次欧洲议会通过的决议也认为,由于中国的钢铁等行业存在大量国有企业,它们的出口产品定价受到了政府的补贴,所以在全球贸易中中方企业占了不应有的优势。
当然,这些只是场面上冠冕堂皇的话。在现实层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完全符合市场经济的理想模型。因此,认定一个国家是不是市场经济国家更多是一个政治问题,是利益权衡和讨价还价的结果。早在2002年,美国和欧盟就承认俄罗斯的市场经济地位,而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肯定比俄罗斯高。欧美在此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因此显露无遗。
事实上,市场经济地位是一个名号,其实质性的影响体现在反倾销、反补贴诉讼过程中的法律成本上。
反倾销案发起国如果认定被调查商品的出口国为市场经济国家,那么在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就必须根据该产品在生产国的实际成本和价格来计算其正常价格;如果认定被调查商品的出口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将引用与出口国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当的市场经济国家的成本数据来计算所谓的正常价值,并进而确定倾销幅度,而不使用出口国的原始数据。如20世纪90年代,欧盟对中国的彩电反倾销,就是将新加坡作为替代国来计算我国彩电的生产成本。当时,新加坡劳动力成本高出中国20多倍,中国的产品自然被计算成倾销。
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但贸易争端频频发生。目前欧盟的73项反倾销案件中,有56项是针对中国进口产品的。此次欧洲议会拿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说事,反映的是欧盟在危机重重之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态势。目前,欧债危机仍未完全消除,欧盟的就业问题没有明显改善,加上汹涌而至的难民以及恐怖主义威胁等问题,欧盟现在压力巨大。在这种情况下,一直标榜“自由贸易”的欧美国家,其贸易保护主义趋向越来越明显。在他们有优势的领域,他们主张自由贸易;对一些自身竞争力下降的行业,就祭起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频繁运用贸易救济措施,特别是征收反倾销税。
在这样的背景下,适逢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约定的过渡期即将结束,欧盟当然不会放过使用这一筹码来和中国进行磋商和讨价还价的机会,其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指责中国,把关系搞坏,而是借此抬高价码,迫使中国做出更多妥协,比如取消对一些行业的补贴或者调整关税。而目前,欧盟就2016年12月以后中国是否能依据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规定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还未达成统一意见,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倾向于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立场,荷兰、比利时和英国则可能支持中国获得市场经济待遇,这就为中国即将进行的协商留下了余地。还是那句话,国际关系利益当先,只要利益足够,其实万事好商量。
□赵灵敏(专栏作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