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4:文娱新闻·戛纳之星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4:文娱新闻·戛纳之星

傲娇狂人抖S

谁叫多兰是戛纳宠儿呢?

2016年05月24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除了哭泣,多兰在今年戛纳各种搞怪。
除了哭泣,多兰在今年戛纳各种搞怪。
《我杀了我妈妈》
《幻想之爱》
《双面劳伦斯》
《汤姆的农场旅行》
《妈咪》
《只是世界尽头》

  在今年戛纳电影节上,最受争议的奖项当属评审团大奖,获得此奖的是加拿大年轻才俊泽维尔·多兰(Xavier Dolan)导演的《只是世界尽头》(It’s Only the End of the World)。

  在颁奖时,台下媒体记者纷纷流露出不满,因为根据他们的打分,德国喜剧《托尼·厄德曼》才应该获奖。但是熟悉戛纳评奖流程的人都知道,在戛纳,记者说什么并不重要,九名评委的喜好才能决定最终大奖的去向。

  A 外界的批评统统不接受

  《只是世界尽头》可能是今年戛纳电影节上最不受媒体待见的参赛片之一了。在烂番茄上的新鲜度仅33%;在Metacritic上,11家主流媒体给该片打分,平均分也只有48分(满分100)。大部分记者在结果出炉之前已经给泽维尔·多兰的这部片子判了“死刑”。

  有位影评人Jessica Kiang在她Twitter上写道:“我想戛纳已经永远地毁掉了多兰。”

  但大多数加拿大媒体,以及那些与多兰有合作的演员们还是力挺他的。比如与多兰合作其下部电影《约翰·多诺万的死与生》(The Death and Life of John F. Donovan)的杰西卡·查斯坦(Jessica Chastain)就亲切地称呼他“宝贝”,并表示将永远为他骄傲。

  多兰毕竟只有27岁,年轻气盛的他对于外界批评的态度是——统统不接受!所以我们看到获奖后的他开始与人在Twitter上展开了唇枪舌剑。像上面那位Jessica Kiang,多兰就在Twitter上回敬她说:“我会没事的,只要我无视你那些廉价的排比句。”

  多兰对影评人没什么好感不是什么新闻,他在今年戛纳上曾接受过《卫报》采访,当时他说过一段话,大意是:你们这些所谓的影评人,给《克里德》(Creed)五星,给《速度与激情》四星半,却说《只是世界尽头》里的玛丽昂·歌迪亚“无聊”……这才是世界末日。

  B “狂人多兰”有狂的资本

  多兰对影评人的不屑一顾,不由让人想到2014年,他的《妈咪》参赛戛纳时,他对法国《Vogue》所说的话。当时《妈咪》获得了评委会奖(仅次于金棕榈和评审团大奖),这对很多年轻导演来说都已经很不错了,可多兰却有些失望,因为《妈咪》没有拿到金棕榈。

  多兰的狂傲可见一斑,但是“狂人多兰”也有他狂的资本。

  作为一位未满30岁的同性恋导演,多兰已经导演了六部电影长片,其中有5部入选了戛纳电影节,1部入选了威尼斯电影节。尤其是在戛纳,多兰先后获得了大大小小八个奖,其中就包括《妈咪》的评委会奖和《只是世界尽头》的评审团大奖。此外他还于去年首次担任了戛纳主竞赛单元的评委,说他是戛纳的宠儿一点也不为过。

  1989年3月20日在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出生的泽维尔·多兰很小就走上了艺术道路。他的父亲是一名埃及裔的演员兼歌手,母亲是名教师,在父母的培养下,多兰小时候就是一个很成功的童星。

  多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自己是受到加拿大老乡詹姆斯·卡梅隆那部《泰坦尼克号》的影响,才决定涉足电影圈的。此外《小鬼当家》也是多兰最早接触到的电影——据他自己透露,他是从十五六岁开始才看电影的。

  2009年,多兰导演了自己的首部电影长片《我杀了我妈妈》,这部由他自编自导自演的半自传性质电影在2009年的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上一鸣惊人,获得了长达8分钟的观众起立鼓掌,从此多兰作为一颗影坛新星冉冉升起。

  成名的多兰几乎以每年一部的速度,不断推出新片,2010年的《幻想之爱》、2012年的《双面劳伦斯》、2013年的《汤姆的农场旅行》都是他这一时期的作品。其中《幻想之爱》和《双面劳伦斯》都入选了戛纳“一种关注”单元,而《汤姆的农场旅行》则入选了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2014年,多兰带来了他导演生涯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妈咪》,这部有着大量1:1画面比例的独立电影,讲述了一个单亲妈妈和她有暴力倾向的儿子之间的故事,该片不仅被公认为是多兰最成熟的作品,也是他迄今为止票房最为成功的电影。

  《妈咪》的成功让多兰得到了更多投资,他也因此可以邀请到更多明星出演自己的电影。

  C 对作品有强烈的控制欲

  今年参赛戛纳的《只是世界尽头》是根据法国当代剧作家拉高斯同名戏剧改编的法语片,影片主演玛丽昂·歌迪亚、文森特·卡索、蕾雅·赛杜、加斯帕德·尤利尔均是当今法国影坛的大腕儿。其中,尤利尔饰演一位得了艾滋病的同性恋剧作家,他在离家12年后重回故乡,整部影片就围绕着他和亲人之间的故事展开。

  影片主演加斯帕德·尤利尔一开始十分不适应多兰的导演方式。“我从没遇到像他这样导演片子的”,尤利尔说,“作为演员,我一开始觉得他真的很烦。因为他会干预很多,管得太细,哪怕是最小的细节他也会纠正你,比如说他会要求你脸必须摆什么样的角度、眉毛必须抬多高。”

  这种对自己作品有着强烈控制欲的性格,倒还蛮像卡梅隆的,不是吗?

  目前,多兰正在筹拍他的首部英语电影《约翰·多诺万的死与生》,该片讲述了一名电影明星与一个11岁男孩粉丝的通信被曝光后所引发的风波,片中演员都是好莱坞明星,其中《权力的游戏》主演基特·哈灵顿将饰演那个电影明星,而杰西卡·查斯坦则会饰演曝光明星隐私的小报记者,此外凯西·贝茨会饰演明星经纪人,苏珊·萨兰登饰演小男孩的妈妈。

  ■ Q&A

  怎么想到去改编《只是世界尽头》?

  多兰:我本人不知道这出剧,因为拉高斯写这出剧是1990年,我才一岁。最开始,是《妈咪》的女演员Anne Dorval把这出剧介绍给我的,我一开始并没有感到自己和这部剧产生共鸣,很奇怪吧。《妈咪》拍完四年后,我再读这个剧本,我爱上了它。我想是因为我的人生经历改变了我对这个剧本的看法,让我喜欢上了我觉得自己不会喜欢的东西。

  《只是世界尽头》是不是你走向商业化的开始?

  多兰:我从没把它当成商业片,我们选择这些法国演员也只是电影需要。实际上《只是世界尽头》和《妈咪》的预算是差不多的。

  你去年当了戛纳的评委,有何收获?

  多兰:那是我这辈子最深沉、最有趣的经历。我从没和别人进行过如此漫长微妙的人文电影交流。对于我这种文化有限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改变我人生的经历。我更加确定我要拍怎样的电影,而且我也知道从观者角度该如何去评判一部电影了。当然,评委和观众对一部电影的情感感受都是相同的。

  你总是亲自设计电影里的服装,是不是以后要当时装设计师?

  多兰:哈哈,不会的,当时装设计师压力太大。我觉得电影里服装是演员重要的一部分,演员张口之前,戏服就已经在说话了。我不能理解为何有些导演会轻视服装部门的工作,觉得那是女人或同性恋才会做的事。发型和服装是一个角色给人的第一印象,他们的性格、经历等都会通过服装发型表现出来。

  你的电影灵感是什么?

  多兰:我大部分的灵感来自于绘画和摄影。让我走上电影道路的则是《泰坦尼克号》和《小鬼当家》。

  电影在商业上的成功对你有多重要?

  多兰:极其重要。只有观众才能让你的电影存留或是消失,没有了观众的笑声、眼泪和鼓掌,那你的电影只能是孤芳自赏。有些艺术家他们不迎合大众口味,能够标新立异,对此我也很仰慕。但我不是那样的人,我拍电影的目的就是为了给观众看,并且被人记住。

  C04-C05版撰文/尼莫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