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经济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经济时评
上一篇  下一篇

莫让资本市场有“水中游泳”惯性

2016年05月30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 宏观大势

  要知道,大量放水形成的惯性效应,已经让资本市场产生了在水中游泳的习惯,即便货币政策步入正常轨道,也会让市场感到恐慌。

  据报道,5月26日,央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撰文《2015年以来稳健货币政策主要特点的回顾》,称2015年年中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出现了两次快速下跌。为防止恐慌、促进市场稳定,加大了流动性投放,也在一定程度上使M2增速有所加快。从全球来看,这种为稳定市场而被动注入流动性的做法虽属无奈,但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这应当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面对广义货币(M2)从2008年的不到50万亿,猛增到目前的140万亿,央行首次承认向市场放水。所谓放水,当然是指不按常规手段进行货币投放,导致市场流动性快速增多。

  事实上,只要稍有金融知识的人就都清楚,去年一年信贷资金投放达到惊人的11.3万亿,就已经足以说明央行在向市场放水了。要知道,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他们担心的是,放水会不会造成通货膨胀;而专家、学者则追问,货币投放跟经济下行状态间会有怎样的关联,投放的货币都去哪里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股市首次出现快速下跌后,相关分析就认为,主要是银行资金大量进入股市、杠杆横行造成的。这其中,农行票据案是最好的例证。也正因为银行资金疯狂进入股市,才使得股市变得疯狂,变得难以控制。如果不是证监会检查股市资金来源,银行资金快速撤退,股市还不知疯狂到何种程度,其后果可能更加不堪设想。而正是此后银行资金的从股市撤离,才造成了股市的暴跌,市场的极大波动。

  今年年初的股市再度下跌,实质上,还是前一次快速下跌的延伸,是银行资金大量进入股市后又快速撤离的滞后效应。因为很多资金被套在股票上,一时没有能够撤出,所以,当熔断机制推出后,很多资金也就借着这个机会逃离了。

  银行资金大量进入股市,显然责任不应由证监会来承担,证监会也承担不了这么大的责任。但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矛盾那么尖锐,以至于许多中小企业不得不求助地下金融、使用高利贷,而银行却把资金大量投放到股市。

  也正因如此,对央行向市场放水的问题,在给出“没有更好的办法”的说法外,还应该有更多的思考。证监会在今年的年度工作报告中,对去年的股灾进行了深刻反思。而央行面对大水漫灌以及银行资金大量进入股市等方面的问题,在由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对放水问题做出正面回应后,也无妨对造成去年股市快速下跌的银行方面责任予以明确。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央行还会不会放水,所谓的信贷资金投放会有所放缓,会缓到何种程度。要知道,大量放水形成的惯性效应,已经让资本市场产生了在水中游泳的习惯,即便货币政策步入正常轨道,也会让市场感到恐慌。

  尤其需要提醒管理层的是,正在实施的不良资产证券化、债转股等举措,也要慎重。在银行行为得不到规范、央行和银监会又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所有向市场放水的手段,都只会让融资难融资贵的矛盾更加突出,让通货膨胀的因子越积越多。

  □谭浩俊(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