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4:星期五周刊·文艺指南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4:星期五周刊·文艺指南

夏日,记忆躁动

2016年06月03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爱的落幕》
《阿波隆尼亚》
《那年我学开车》
塔提亚娜·图薇作品《指向无穷的750个点》(局部)。

  《阿波隆尼亚》串联起古希腊神话与二战真实历史的记忆,《那年我学开车》诉说一个女孩隐秘青春的记忆,一对执意分手的中年夫妻《爱的落幕》之际陷入回忆,劳拉·普罗沃斯特则将家族史的记忆穿插于艺术典故。

  戏剧

  《爱的落幕》

  时间:6月7日、8日、9日、12日(中文版),6月10日、11日、12日(法语版)

  地点:蓬蒿剧场

  推荐指数:★★★★

  法国艺术家帕斯卡尔·朗贝尔横跨戏剧、舞蹈、电影、当代艺术等多领域,他为法国演员奥黛丽·伯奈特和斯坦尼斯拉斯·诺德艾特别创作的戏剧剧本《爱的落幕》,2011年曾在阿维尼翁戏剧节IN单元上演,并斩获了法国国家剧院中心颁发的“戏剧文学奖”。

  这是一个关于分离的故事,故事发生地在演员的排练室里。奥黛丽·伯奈特和斯坦尼斯拉斯·诺德艾扮演的一对中年夫妻,因其中一方执意想分手而产生了一系列探讨两性关系的对话。两位演员将在面对面中各自完成一段长达一小时的“独白”表演,另一方则用身体的表现回应对方。法国小说家唐吉·维耶尔评论称“这是一场精神的舞蹈,将灵魂那难以察觉的律动与紧张置于舞台的聚光灯下”。本次演出将先后呈现由法国两位演员演出的法语原版(配中文字幕),以及两位中国演员宋庆楠、米乐新创作、演出的中国版。

  《阿波隆尼亚》

  时间:6月10日、11日

  地点:天津大剧院歌剧厅

  推荐指数:★★★★

  波兰戏剧《阿波隆尼亚》2009年在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上演时,曾被媒体盛赞为“惊世之作”、“波兰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最伟大的戏剧杰作”。剧中主人公阿波隆尼亚(Apolonia)是在波兰二战历史中真实存在的一位女性,在纳粹大肆处决犹太人的时期,她将25名逃亡的犹太女孩藏在家中,并设法将她们转移到华沙。虽然只有一名女孩最终获救,但阿波隆尼亚却因包庇犹太裔族,没能逃脱被纳粹戕害的厄运。在她被枪决之前,德国军官曾问阿父,愿不愿代女儿去死,在得到生父的拒绝之后,阿波隆尼亚被纳粹军官的情人枪杀。该剧剧本明显援引自《阿伽门农》,在这部著名的古希腊戏剧中,阿伽门农为赢得战争,将自己的女儿献祭给女神,由此引发了一连串的家族杀戮。导演格日什托夫·瓦里科夫斯基是波兰戏剧大师克里斯蒂安·陆帕最著名的学生,也是波兰中生代戏剧的领军人物,在《阿波隆尼亚》中,他将古希腊神话与真实的历史故事串联,意图以故事里三位女性在不同时空中的死亡,引发观众对牺牲与救赎的重新思考。

  《那年我学开车》

  时间:6月7日至6月19日

  地点:北京鼓楼西剧场

  推荐指数:★★★☆

  美国当代剧作家、耶鲁大学戏剧学院教授玻拉·沃格尔的《那年我学开车》,是一部“洛丽塔”式的作品,探索了少女性侵与家庭的关系。剧中女主角小贝,因发育早熟,在成长过程中遭遇了同性的嫉妒与异性的骚扰。此时,一位异性长辈“特殊的关怀”令她困惑不已。这段混杂着亲情、爱情与性的私人记忆,诉说着一个女孩隐秘的青春。该剧在1997年至1998年曾先后获得普利策戏剧奖、奥比奖最佳剧作奖、纽约戏剧评论圈最佳戏剧奖等奖项。

  《那年我学开车》在去年首演后取得了非常优秀的口碑,本次已是第三度上演。该剧的导演李迈(Michael Leibenluft),毕业于耶鲁大学戏剧研究与东亚研究专业。剧中“小贝”的饰演者张晔子,去年曾凭借在该剧中的出色表现,入选新京报2016年度新锐戏剧人。

  展览

  塔提亚娜·图薇:不在场者的光亮

  劳拉·普罗沃斯特:尽其所有

  时间:即日至8月28日

  地点:红砖美术馆

  推荐指数:★★★★

  法国当代女性艺术家塔提亚娜·图薇(Tatiana Trouvé)与劳拉·普罗沃斯特(Laure Prouvost)的双个展日前在红砖美术馆开幕,唐泽慧担任策展人。塔提亚娜·图薇是“杜尚奖”得主,以与建筑相结合的大尺寸空间装置和绘画闻名,而劳拉·普罗沃斯特是首位获得英国特纳奖的外国人,她的创作以影像和与影像结合的浸入式装置为主要媒介。两个展览分别以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命名:“不在场者的光亮”取自图薇的观念作品系列,该系列由一组从未被实现,仅以标题存在的作品构成;而“尽其所有”源于普罗沃斯特最具代表性的“祖父”系列的最新作品。

  图薇在本次个展中呈现了她新近创作的建筑装置《指向无穷的750个点》《预制空间》《从此逝》和《门厅》,以及《惶然》《剩余》和《布局》等带有特色的建筑风格的绘画作品。而普罗沃斯特带来了她获得特纳奖的作品《喝杯茶吗?》《祖母的梦》,以及“祖父”系列的前传《艺术家》以及该系列的最新作品《尽其所有》《自他走后》。普罗沃斯特有意使“祖父”的生平和身份处于一种暧昧状态,以便自由地在真实与虚构间穿梭。她将自己家族史穿插于艺术典故之中,建立起对艺术史充满想象力且相当私人化的视角。

  本版撰文/新京报记者 陈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