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大、北科大、北邮大、北林大、北化大在京招收计划稳定;北交大本科计划增加100个
| ||
新京报讯 (记者沙璐)昨日,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5所高校举行招生咨询发布会,现场公布了2016年招生政策。其中,北京交通大学本科招生计划比去年增加100人。5所高校相关负责人均表示,今年在京招生计划会保持稳定。
北交大今年新增100个本科计划
除了北京交通大学,其他4所高校2016年招生计划均未有明显变化。2016年,北交大将新增100个本科计划,学校招生总规模达到4100人,其中本科计划3900人,高职计划200人。
北科大、北林大、北化大2016年计划在全国招收本科生分别为3350人、3400人、3800人。
对于在京招生计划,5所高校相关负责人均表示,今年在京招生计划会保持稳定。
两高校在京招生试行100%满足专业
今年,北交大和北科大在京招生试行100%满足专业。据了解,北交大2015年专业志愿满足率为95.08%,其招生就业处处长史贞军表示,2016年尽量将这个比例提升到100%,“今年试行对填满6个专业志愿且不重复的理工类考生,如果符合录取要求,将完全满足考生的专业志愿;文科考生只要填满3个志愿且不重复,学校都会满足。”
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尹兆华也表示,该校今年也在京试行百分之百满足考生专业志愿,即考生填满6个不同专业进档后,体检合格,则会被录取在所填的6个专业内。
北交大全面实施本科大类招生
此外,据史贞军介绍,北交大2016年起全面实施本科大类招生,除了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和艺术类专业外,全校49个专业或方向按学院统一招生,因此2016年全校本科减少到13个专业(类)。
北京科技大学今年也继续推动大类招生,尹兆华表示,“共有6个大类招生专业,分别是工科试验班类(卓越计划)、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经济与贸易类、机械类、能源动力类。”
此外,北化大2016年新增化学专业,并增设1个工科试验班(生物工程高精尖班)和1个理科试验班(化学优培计划),面向全国招生。
焦点 1
属地招生计划今年有影响吗?
10余所高校在京招生计划与去年基本持平
4月份,教育部公布了2016年跨省生源计划表,引起了部分省份考生和家长对本省高校招生计划会缩减的担忧,对此,教育部曾表示,安排协作计划,以不降低各支援省份的高考录取率、本科录取率为基本前提。
目前,除上述5所高校公布2016年招生计划外,在京部属高校中,已有10余所高校“透露”了今年的招生计划。新京报记者发现,绝大多数在京招生计划与去年持平。
如中国人民大学,2016年计划在京招生177人,比去年减少2人;北师大计划在京招生113人,与去年基本持平;国科大在北京招生计划为26人,比去年增加1人。
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虽未透露计划数,但均表示,今年在京招生规模保持基本稳定。
除了北京地区,江苏当地的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6高校曾承诺,今年在江苏招生计划不少于去年。
而湖北地区据媒体报道,2016年在鄂7所“985”“211”高校在湖北招生计划共有9687人,比去年增加7人。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减招”引起的风波可能让所有重点大学在各地招生指标都不下降,但又要缩小各地区间的录取率差异,最终可能会通过高校扩招等方式解决。不过,应该注意到,如果持续扩招,可能影响大学的培养质量,也会影响某些高校的招生计划招不满造成浪费。
焦点 2
高校中西部地区招生计划是否增加?
北交大向河北、河南等“高考难”省份增加招生计划
为了推动教育公平,教育部还要求,进一步增加中西部地区和录取率相对较低省份的跨省招生名额。
新京报记者梳理在京部属高校招生计划发现,由于大多数高校的招生计划还在审批中,一般各高校只公布了总的招生计划,分省份专业招生计划尚未公布。目前,北京地区部属院校中,北交大明确表示“将计划重点向高考报名人数多、重点高考录取率低的省份倾斜。”此前,北师大也曾表示,对贫困地区的计划会增加。
据北交大招生就业处处长史贞军介绍,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促进教育公平的有关部署,2016年学校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往年招生情况及今年招生培养的变化情况,综合考虑国家政策导向及各省份情况,将计划重点向高考报名人数多、重点高考录取率低的省份倾斜。
“在河北、山西、内蒙古、安徽、山东、河南、广东以及广西、贵州、云南、甘肃等多个省份增加了招生计划,西部省份计划占比达到28.54%,比去年略有增加。”史贞军还表示,今年北交大文科招生省份增加到26个,在安徽、广西、贵州、云南新增了文科招生计划。
记者注意到,在这些被倾斜省份中,既有河北、内蒙古这样的跨省生源计划调出省份,也有广东、贵州等生源计划调入省份。熊丙奇表示,生源调入和调出的是本省生源计划,并不是单方向的,并不意味着调出后就不会调入,“调出的原因有很多,不只是为了教育公平,还有可能因为高校在当地的招生计划招不满,进而减少计划。”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