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信
下一篇

愿考生圆梦,愿高考改革不忘初心

2016年06月07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 社论

  高考考好是考生们共同的梦,而期望高考制度在招生制度改革上破题,让所有考生更好地圆梦,则是整个社会的“梦”。

  就像每年如期而至的一场仪式,2016年高考今天正式拉开序幕。全国约940万考生,都处在了“高考”频道上。就在6日早晨,“国际友人”史蒂芬·霍金也发微博长文鼓励中国考生,称“这是你们勤学不辍的顶峰,也标志着你们美好未来的开始”。不少网友表示,感觉像得到了全宇宙的祝福。

  祝福考生。时逢高考的节点,总会把人们的意绪调到同个制式,那就是对考生圆梦的祝福,就连霍金等也加入到了“励志”行列中来。这非无谓的“鸡汤”,而是高考承载的厚重社会情绪的投射:对考生而言,无论是出自怎样的期许,是追求个人出彩还是背负家庭压力,高考仍是这个社会多数人的“成年礼”,是他们都渴望圆的梦;对更多人来说,高考则是理想和现实的纠结在昨天或明天生活中的极致呈现。

  正因如此,高考对中国社会是种“共时”时态。在这两天,人们以“祝福考生”为基调谈论着高考,也以经历者的身份重新打量着高考。考好或许是考生们共同的梦,而期望高考制度在改革中变得更好,则是整个社会的“高考梦”。也只有高考改革深化、制度优化了,才能为更多考生更好地圆梦。

  相较于过去,充分社会化后的高考,随着素质化教育理念的“祛魅”,还有留学现象勃兴和职业教育突围,确实在“高考吸引力下降”的感慨中接受着再定位。但毛坦厂现象还有各地高考前的紧张隆重局面表明,高考之于整个社会的分量,高考作为学子主要晋升通道的作用,仍旧未变。

  为呼应这类期许,高考本身也在经历变革。从恢复高考到高考制度系列修正和改革,可窥见这一态势。但在社会公平要求更多元、流动需要提升的背景下,改革深度与其现实推进力度是否跟上了时代步伐,恐怕还得打个问号。

  就在2014年9月,历时三年多起草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这个被称为“是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改革,是教育综合改革中最重要、最复杂的改革”的际遇,或许能说明高考改革对应的现实:在一波三折后,方案尽管明晰了“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可被视作改革攻坚点的“招考分离”,仍未能写入其中,这也再次为高考改革遗留了盲区。

  而实质上,招生制度改革正是目前高考制度公平的关键“痛点”。只改评价体系,而不实现招考分离,科目分值调整、加分项目“瘦身”甚至放开异地高考、地域生源均衡等,也就很难找到着力点。可又恰恰是这些,对考生尤其是很多处在社会底层的学生尤为重要。毕竟,高考越来越成为底层逆袭的不二之门,而要保证高考这种阶层跳板的“弹力”不减,就得让高考在包括评价、招生两块系统优化中,进一步弥合社会的阶层分化,为削弱地方差距作加法,而不能是为阶层固化再添黏合胶。

  这也更需要努力攻克高考改革的难点,实现招生制度的大迈步,而不能只动“评价体系”。前不久“跨省生源调出”计划引发的争议,也直观地反映了这点。

  高考不只是一种社会仪式,其背后对应的是时代的人才选拔路径、阶层流动状况。因而,我们祝福每位考生都能笔尖流彩,不辜负汗水希望;更冀望在一次次迎考、应考中,高考制度的革新,能让考生们更优雅地圆梦——这种冀望无论地域、不分阶层,只关乎改革深化。因为我们深知,回避高考制度本身优化的可能,这种祝福注定带有某种宏大的遗憾。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