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1:旅游周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1:旅游周刊

分享住宿在中国能火吗?

Airbnb的中国学徒们面临房源、安全、消费习惯等问题

2016年06月15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面对分享经济,中国消费者的陌生感以及惯性消费思维,造成的损失,谁来买单?
分享经济进入中国,“蛋糕”虽然美好,但是如何本土化才能真正收获市场和消费者?
专题采访/新京报记者 张雪松 封面创意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在中国消费者眼里,Airbnb的模式既美好,又有风险。近年来模仿Airbnb的创业型企业也在资本市场的推动下,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生根发芽。然而,这些创业型企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三年前,完全在中国复制Airbnb模式的“爱日租”在烧光2000万美元后,黯然关门。有业内分析,这从侧面说明了Airbnb暂时不适合中国,提到的原因主要有几点:中国的人口流动性没有美国大;中国人对陌生人防备心非常重;中国廉价酒店发达。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几条阻碍Airbnb模式在中国成功的“疑问”解决只是时间问题,首先新一代喜欢自由行的青年族群形成,他们逐渐习惯Uber、专车等互联网分享经济消费。其次互联网与银行卡和支付挂钩之后,实名制非常强,个人数据在互联网一览无余,根本就无法逃脱。而中国虽然廉价酒店发达,但其用户体验已无法满足中国当下“消费升级”的需求了,美国的廉价汽车旅馆也非常多,但是Airbnb打败他们的除了低价之外,还有极好的住宿体验。

  然而,如何保证房源的真实性,确保线下用户良好体验是在线短租发展的命门。而这也正是目前Airbnb的中国学徒们仍然面临的难题。分析人士指出,这些国内创业型企业存在着房源不足、安全难以保障,用户的消费习惯短期内难以养成等问题;从房主来看,短租客源不稳定,成交量少,回报率不足。此外,海外用户很早就有家庭式旅馆及换房出游等习惯。而在国内,这样的基础并不普遍。

  共享经济最早在欧美国家兴起,发展已有七八年,运行机制比较成熟,同时国外社会诚信机制发展较为成熟,用户接受程度普遍比较高。以美国举例子,超过44%的美国消费者熟悉共享经济,在使用过共享经济的消费者中,有72%认为“在接下来的两年中会参与共享经济消费活动”(数据来源于PWC2014)。而共享经济在我国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

  在论坛上,有用户吐槽:“我在短租平台上看到了很便宜的房源,但总认为不安全,不靠谱,不干净,不舒适。沟通起来也费劲,我情愿花稍微贵点钱去找酒店或者宾馆。”这样的心声也反映出这一模式短期内仍难被国内大量用户接受的事实。

  如今国内比较著名的短租平台有小猪短租、蚂蚁短租、途家、住百家等,这些企业为了在竞争中突围而出,在“本地化”上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比如,采取了更适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的退订政策,采取措施保证房源的真实性和品质,提高对租房客人的服务能力,制定更人性化的纠纷解决方案和评价体系等。

  详见D02、D03、D05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