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6:文娱新闻·逝者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6:文娱新闻·逝者

关于金雅琴,她们俩的回忆

新京报专访电影《我们俩》导演马俪文、演员宫哲追忆这位“双料”影后

2016年06月24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金雅琴凭借电影《我们俩》获得了金鸡奖最佳女主角。

  作为话剧演员的金雅琴,演了一辈子话剧,但她在艺术上最高的成就却是在2005年的电影《我们俩》。这部豆瓣评分高达8.6分的影片,金雅琴出演了一位在四合院里生活的孤单老人,因为将房子出租给来北京上学的女孩小马(宫哲饰演),这一老一小之间发生了一段动人的故事。

  影片根据导演马俪文的亲身经历改编而成,故事真实质朴,感动人心,上映后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勾起了许多观众对于自己亲人的回忆。金雅琴在片中细腻而真挚的演出,为她赢得了表演生涯最大的认可:东京国际电影节和金鸡奖的最佳女主角奖杯。

  宫哲:奶奶教会我的事

  ● 她听不清、看不清,但台词记得特别准

  我们合作的时候,奶奶的年纪已经很大了。说实话,我一直特别怕这一天到来。

  《我们俩》开拍前,我第一次去奶奶家里见她,她人特别精神,劲头很足。那会儿刚拍完《闲人马大姐》,头发还是染红的,扎起来,打着摩斯,光亮光亮的。导演觉得她太时髦了,但我们戏里的奶奶是个孤寡老人。电影需要奶奶把她头发的颜色漂掉,变成白色,结果连续漂了几天也没弄好,但她一直特别配合。我和导演都很心疼她,后来在拍戏的时候,她的头发都没法梳,一梳就断。

  拍戏的那一年里,奶奶的眼睛和耳朵都不太好,交流有点困难。所以她在剧院的时候被人叫“大龙虾”,听不清,看不清,又聋又瞎。拍戏的时候挺费劲的,奶奶的剧本字儿特别大,她还得把我的词也都背下来,等她感觉大概没声音了才接上下一句词。话剧演员很敬业,她能全记住词,还记得特别准,演下来也没问题。奶奶对她以前排过的话剧的台词也是张嘴就来。

  ● 她告诉我要学会当众孤独

  我记得电影开发布会的那天,来了好多记者,大家都照相、拿本儿记,我没有见过这个场面。奶奶说,这人都是少的了,我们演话剧,底下黑压压一片人,你要学会当众孤独。我后来演话剧,可能也受到了奶奶的影响,她教我演戏要学会“当众孤独”,不然我怎么会懂得演员和观众是这样一种抽离的关系。

  拍戏的时候,奶奶希望我说话声音大一点,应该要抑扬顿挫。可导演说,那不是她想要的。奶奶就特郁闷,回家跟爷爷(金雅琴的老伴儿、演员牛星丽)说,因为爷爷拍很多电视剧、电影。爷爷说,你得把自己交给导演,不能按照自己的方法去演,电影就是要自然。

  2009年爷爷过世,全家人去送爷爷。奶奶特别坚强,从来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舒服、不高兴。她虽然直脾气,对事不对人,但她生气也不吼我,对我可好了。有一次奶奶因为老家的事,心情不太好,她就自己开了瓶啤酒,坐那儿边喝边想,一瓶酒就安抚了情绪。爷爷走了对她的打击很大,但家里人都关心照顾着她,所以她也不会直接表达。

  我们没有像电影里那样吵吵闹闹,反而是特别和谐,我们的感情也随着拍戏越来越深入。我只要见她,我们俩的手就没离开过,要出去参加活动,也一直是我们俩待在一起。我要去她家,她就提前让阿姨做好炸酱面的酱,准备好小橘子,给我泡茶喝。她说,小橘子可甜了,你肯定爱吃。

  ● 好作品的氛围是心和心沟通散发出来的

  《我们俩》是奶奶第一次演主角,那也是我第一次演电影。对我们俩来说都太特别了,不知道我们几辈子前是什么关系。拍片子那么长时间,我们都成为了彼此生命里很重要的一个人。我们之间的情感在电影里都能感觉出来,好作品的氛围不是生造出来的,而是心和心的沟通散发出来的。

  我是从小离开家来北京,自己一个人,奶奶也是小时候就来了北京。我们都是东北人。奶奶家就跟我家一样,奶奶也跟我自己奶奶一样。其实,奶奶到现在也不知道我长什么样。演《我们俩》的那会儿我还小,婴儿肥。爷爷就跟她说我是小圆脸,她就记得我是小圆脸。

  口述:宫哲(演员,与金雅琴合作电影《我们俩》)

  91岁,是喜丧。拍《我们俩》电影时已查出病,家人一直瞒着她,后来电影和她本人都获了奖,心情好的缘故,身体慢慢好了起来。

  老人一辈子经历太多,但她性格开朗乐观,说话痛快,为人简单大方,工作敬业。很多老艺术家身上的太多优点都值得我们学习。金老师一路走好。

  ——马俪文(电影《我们俩》导演)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陈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