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经济新闻·论坛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0:经济新闻·论坛

滕佳材 群众参与是食安共治的力量源泉(1)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与新京报社举办首届中国食品消费者论坛,国家食药监总局副局长滕佳材介绍半数大案查处来源于公众投诉举报

2016年06月29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国家食药监总局副局长滕佳材在论坛上致辞。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应通过更加精巧的设计,将食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回归到传统的‘面对面的人格关系’,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双赢模式。”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胡颖廉
“现在投诉举报已经成为食品药品监管的案源总渠道,群众的参与对政府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活动发挥着重大作用。以去年为例,全国查处的食品药品大案要案中,有60%以上的案源数都来自于投诉举报。”
——国家食药监总局行政受理服务和投诉举报中心副主任王志刚
“中国人的权利思维迅速强化,但社会更需要规则思维。这意味着维权应基于证据、事实,并意识到自身担负的义务与责任。职业举报人的维权行为要尊重社会规则,而非一味将自我利益最大化。”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旭
上海对职业举报人的举报统一由平台转移到生产企业或总经销所在地的监管部门处理,这样既保护了职业打假人投诉举报的权益,同时也保护了被举报的食品生产企业的合法权益。”
——上海市食药监局副局长顾振华

  6月28日,由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与新京报社共同主办的“社会协同 共保安全”首届中国食品消费者论坛在京举行。作为2016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的系列活动之一,中国食品消费者论坛首次邀请消费者直接参与“对话”,搭建普通消费者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互动平台,探讨食品安全社会监督议题,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食安共治需要群众广泛参与

  论坛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滕佳材指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基础薄弱、关注度高,尽管监管部门采取综合治理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监管,但食品安全工作依然面临着复杂环境和诸多困难,食品安全现状距离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

  “当前,食品犯罪手法不断翻新,行为更为隐蔽,单靠监管部门的的力量很难及时发现和精准打击。”滕佳材认为,提升食品安全综合治理能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既需要政府部门不断加强监管,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没有群众的广泛参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就失去了基本条件和力量源泉,应激发多元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治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副会长孙宝国也在论坛上提出,应推动形成政府、企业、行业组织、新闻媒体、消费者“五位一体”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共同捍卫舌尖上的安全。

  2015年接收投诉举报信息77万件

  滕佳材介绍,为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加大对食品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于2014年成立了行政事项受理服务和投诉举报中心,又于今年发布了《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管理办法》,同时面向全社会开通了12331全国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热线,鼓励公众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举报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违法违规行为。

  统计数据显示,仅2015年,全国各级食品药品投诉举报机构共接收投诉举报信息达77万件,普通食品的投诉举报量最大,接近总投诉量的八成。近两年,全国食品药品稽查大案要案中,半数以上来源于公众的投诉举报线索。

  论坛现场,来自政府部门的监管者、专家学者与食品消费者代表还针对消费者如何深度参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焦点·食品药品投诉举报】

  全国将建统一食品投诉举报平台

  专家建议“职业举报人”理性维权,杜绝某个利益主体过分冲击到行业秩序

  随着“权利意识”的加强,不少消费者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会选择投诉举报,维护自身权益,“职业举报人”也成为备受关注的群体。昨天的论坛上,针对食品投诉举报,监管部门与专家进行了深入讨论。

  统一食品投诉平台将搭建

  国家食药监总局行政受理服务和投诉举报中心副主任王志刚介绍,投诉举报已成为服务公众的一个桥梁纽带,目前全国各地食品安全举报案件中,针对普通食品的投诉举报占比近八成。而在各种投诉举报渠道中,网络渠道投诉数量增长最快。

  下一步全国将搭建统一的食品药品投诉举报平台,完善三级食品药品投诉举报业务系统,解决公众诉求,以实现信息采集自动化、监督管理信息化、决策支撑智能化和交互发布数字化。

  而上海市食药监局副局长顾振华则认为,举报中心不应只是等待举报,而应该主动出击,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理,充分发挥投诉举报中心中“哨兵”的作用,定期对投诉举报的信息进行分析,及时掌握投诉举报的热点和重点,及时确定监管状态。

  据介绍,上海自2012年建立舆情主动监测机制后,及时发现了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些苗头,得以向社会发出预警引导消费,及时控制风险。如和上海气象部门专门研发细菌性食物中毒风险等级预警信息,遇高温就对消费者和食品经营者进行食品风险提示。此外,还增设了匿名举报奖励,只要是真实的,奖励经费可以通过举报人的银行账号直接打过去。

  “职业打假人”需科学界定责任权利

  “消费者积极、自愿参与食品安全监管,能帮助政府监管部门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督管理,提升监管效率。”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胡颖廉认为,改进食品安全现状,可以参照古代传统食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面对面的人格关系”,建立现代工业生产模式下的新型互信模式。在社会治理上同样需要改变,即从政府管理社会,转变为社会共治、社会共享。消费者不应被动接受,而应该主动参与。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仅约20万人,而全国食品生产者却多达1300万家,“因此监管活动不能完全依靠监管者,而应调动各方积极性”,特别是要让消费者自愿、自主参与到食品安全治理中。

  而对于“职业举报人”现象,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旭则认为,应充分发挥“职业举报人”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中的重要作用,对其在道义上予以理解与支持,在法律和制度层面给予空间和保障。

  但王旭同时强调,对“职业举报人”国家应在制度设计层面,科学地确定其责任与权利,并在法律框架下对其进行理性引导,明确更多具有操作性的权力、义务关系,应理性维权,要在充分遵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开展维权行动,维护公共利益,而非为一己私利去触犯规则。杜绝某个利益主体过分冲击到行业秩序与社会风尚,避免恐吓式、要挟式、威胁式的维权。

  (下转B11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