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大学教育是为学生实现自己感兴趣专业的学习提供各种条件。现有的大学转专业限制,不符合大学教育的基本目的,需要适时放开。
近日,有媒体报道清华北大的两位学霸退学重新复读,双双考入北大。在接受采访时,两名学生表示:退学原因不为其他,只为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专业。这次考试,他们也都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读自己喜欢的专业。
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本应是大学教育的基础,然而由于转专业限制,却使这也变成颇为困难的事情。在现实中,大学期间学习的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并不少见。
现有高考的“一考定终身”,所定下的不仅是大学,往往也包括所学专业。1952年,新中国大学教育制度改革,以苏联教育为样本,结束了民国时代相对宽松的转专业制度。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个别大学开始探索学生转专业。2003年,复旦大学244名学生完成转专业,一时舆论轰动。2005年,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表示“学生可以按学校的规定申请转专业”。自此,各校开始探索自己的转专业制度安排。
这项制度惠及了一部分同学,但大部分学校转专业限制仍较为苛刻,导致不少学生难以实现转专业。一者,不少大学给予的转专业名额十分有限;二者,对试图进行转专业的同学的成绩也有不少限制,个别学校还对学生高考成绩有所要求。这些限制,导致不少想转专业的同学无法如愿,只能被迫继续学习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大学设置各种转专业限制,主要是担忧学生扎推转向热门,导致冷门专业缺少学生,进而导致师资闲置,而热门专业又可能造成师资压力加大。其实,这种想法更不利于师资配置。所谓热门专业,多是学生有兴趣、未来职业发展前景好的专业,这些专业在大学中本就应该设置更多师资。既然同学多喜欢报考一些热门专业,在这些专业上多安排一些学生名额就好了。大学各专业的师资配置,应以满足学生需求为目标。
当然,笔者也不是主张转专业毫无限制,毕竟,不同专业有着不同的知识基础要求。比如,学习理工科、经济学方面,就要求有很好的数学基础。对转专业的学生,要进行笔试、面试。但这只是一种纯粹的知识测试,是衡量学生是否在这些专业上能够进行有效的学习。只要这些方面基础知识合格,就可以允许转专业。
大学教育是为学生实现自己感兴趣专业的学习提供各种条件。现有的大学转专业限制,不符合大学教育的基本目的,需要适时放开。以美国为例,很多大学一二年级实行通识教育,人文、社科、理工的基础知识都学习,待学生确定自己喜欢的专业后,才进行专业选择。这值得国内大学借鉴。
□梁秀峰(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