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6:文娱新闻·人物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6:文娱新闻·人物

成立三个月登上瓜州音乐节,被称为“中国史上身价最贵的乐队”,他们却说只是在寻找丢掉的梦想

创投“老帮菜”组乐队,音乐无关身价

2016年06月30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身价与音乐无关

“老帮菜”出道后,有媒体用“中国史上身价最贵的50亿乐队”来形容他们,提到这个说法,大家哈哈一笑,“50亿身价最贵的乐队并不准确。我们更愿意说,我们是一支跨界的乐队。”“身价与音乐无关,我们是在寻找丢掉的梦想。”

人生道路上,为了生存或者其他原因,我们难免会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有的人放弃就放弃了,“老帮菜”把它又捡回来了。
瓜州音乐节前乐队的排练频率明显密集了不少。
舞台经验很年轻的“老帮菜”就这样赶鸭子上架,登上了音乐节的舞台,有遗憾却也有收获。

  今年端午节举行的瓜州音乐节,正值“民谣在路上”六周年之际,阵容上包括了老狼、李志、赵雷、马条、王筝等目前中国最火的民谣歌手。在四十多组参演的歌手中,有一支相当特殊的乐队,他们刚刚成立两个多月,成员大多是70后的“大叔”。乐队中,没有一人是专业歌手,而且大家都来自和音乐八竿子打不着的领域,投资、金融、审计……他们给自己起了个带有自嘲意味的名字——“老帮菜”。

  虽然没有其他乐队专业,也显得舞台实战经验不足,但这些都没有影响“老帮菜”享受音乐,并分享给在场所有的观众他们热爱的音乐。“老帮菜”就想告诉你,梦想总是要有的,因为说不准真的就实现了——不管是你二十岁,还是四十岁。

  1 “老帮菜”是如何诞生的?

  一场演出,压抑二十年的心燃了

  时光倒退二十年,“老帮菜”的大学时代。

  队长王晟是北京较早的一拨摇滚青年,1993年上大学时就组建了乐队,还经常去酒吧和夜店里演出,演一场能拿到1000元的演出费,每个人能分100到200元,这在当时来讲已经相当不错了。

  “1993年大学校园里摇滚氛围非常好,我们去清华演过两次,都特别火。但是1995年上台就不行了,台下不high了,学生开始流行蹦迪,不喜欢摇滚了。”王晟回忆当年的情景。

  大学毕业后,王晟退出了乐队,开始了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时间荏苒,他竟然已经快二十年没摸过吉他了。

  进入投资领域之后,每日西装革履地穿梭在东三环和中关村之间,看无数的创业文案,见数不清的创业者,更是远离了音乐世界。不过,如果内心始终隐藏着音乐的小火苗,总会有机会燃烧。

  2015年年底,老鹰基金创始人刘小鹰组建了飞鹰乐队,因为缺乐手就拉王晟入了伙。王晟仅仅排练了两次、参与了一场演出,虽然自觉演出效果“不好”,但王晟要玩音乐的心却再也按捺不住了。

  因为喜欢的音乐类型和飞鹰乐队不一样,王晟就索性拉了一帮朋友自己组建乐队,这就有了“老帮菜”的诞生。

  2 这是一群什么人?

  从投资人到创业者,混搭全世界

  “老帮菜”是一句北京俚语,最后一个字“菜”要念成cei,四声,老家伙、老东西的意思,也常用于朋友间调侃儿。贝司王童笑言,年轻的时候自己也看其他年纪大的人搞乐队,会半开玩笑地说,看那些老帮菜,没想到如今一晃二三十年,自己也成了年轻人眼中的“老帮菜”。

  今年3月“老帮菜”正式成立。王晟说,开始定名的时候,大家褒贬不一,“其实它在老北京话里是个中性词,自嘲为一些老东西,老而绽放。”乐队成员对这个词的理解就是,帮子很老的菜,不那么好吃,但是很有筋骨,“白菜花都是从老帮菜中开出来的。”

  “这个年纪搞一个乐队,起什么名字、再怎么表达,也很难。我们就是这么一群人。”王晟说。那这究竟是怎样一群人呢?

  对于这支成员年龄大部分在70后的乐队而言,最显著的标签显然并不是“老”,而是“跨界”。“老帮菜”乐队可谓是跨界混搭组合的有力代表:主音吉他王晟是英诺天使基金的合伙人,是一位手握亿万现金的天使投资人。王晟创立了酷米网,早年间曾在搜狐,瀛海威任职。投资案例有星座不求人、葡萄游戏、睿仁医疗、粉粉日记、黑鸟单车、梦想加等;伴奏吉他刘长戈,北软天使基金的LP(有限合伙人)及投资合伙人;贝司王童,王晟的亲哥哥,是北软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大河创投创始合伙人,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投资案例主要有途牛旅行网和魔方英语等;另一位贝司小白,是成员里唯一从事和音乐沾边的行业,经营一家音乐器材店;主唱徐征是英诺基金旗下投资项目“户外星球”的创始人;美女键盘手姚兰做审计,任职于毕马威;鼓手杜鹏是麦德龙的管理人员。从投资人到创业者再到审计师,“老帮菜”混搭全世界。

  3 为何等到现在才组乐队?

  晚了二十年,但音乐反而纯粹了

  “老帮菜”的成员中,有兄弟、有发小,上大学时七位成员就曾有过三个乐队,那时他们就喜欢电声和民谣。乐队中只有“表妹”姚兰之前和别人都不认识,但她堂哥姚勇和大家是从小的好朋友,姚勇是水木年华的前成员,姚兰来乐队也是姚勇推荐的,所以大家都跟着姚勇称呼她为“表妹”。

  年轻时大家都有过音乐梦,希望能搞音乐,未来在音乐上闯荡一番,甚至当明星。但到了毕业抉择时,面临的是不找工作就没有饭吃的残酷现实,“老帮菜”也按照主流生活方式放弃了音乐,二十多年基本就没有再做过音乐,各自从事着和音乐八竿子打不着的工作。

  所以,二十多年后再次组建一支乐队,名利早已不是他们的目标,仅仅是因为喜欢音乐,“要认真对待年轻时的爱好。”

  乐队中仅有的两个80后是主唱徐征和键盘手姚兰。徐征毕业于中戏,曾在《同一首歌》做过副导演。他说自己加入乐队的理由很简单,就是想唱歌,“我特别喜欢唱歌,大学时在酒吧唱歌赚学费。”在徐征看来,乐队成员之间年龄的差异会带来风格不同,70后、80后有差别。“开始唱歌挺难的,因为‘老帮菜’的根基是70后,像我们80后喜欢听范晓萱、周杰伦,70后就是黑豹(王晟则在一边补充道:他还是不懂,我们还有beatles、rolling stone、u2、pink、aerosmith、枪花)。他们有很多呐喊、闷骚,我们更喜欢抒情一些。”

  和喜欢周杰伦、范晓萱的徐征不同,“钢琴十级”的审计师姚兰中学时喜欢摇滚,觉得自己特别孤独。她也想过未来要做音乐,后来被家人教育,想依靠艺术来养活自己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最后还是好好学习考了大学。

  尽管对于大部分成员而言,组乐队上台唱歌的梦想晚了二十年,但现在的音乐反而更纯粹了,“以前唱歌为了讨好女孩、讨好观众,现在唱歌不为了讨好任何人。”

  4 成立三个月就登上了舞台?

  赶鸭子上架,音乐节成了分水岭

  如果没有瓜州音乐节,“老帮菜”可能现在还是一支以朋友聚会+个人兴趣爱好为主的地下乐队,没有压力,更像是玩。但是一场音乐节,以最有效的方式把他们推到了台前。

  5月初决定去瓜州音乐节,乐队成员也有不同声音,有人觉得拔苗助长,但王晟坚持要去,所有事情都是有压力的,要背水一战,不能畏惧自己的理想。“我们的理想肯定是要登上这么大的舞台。”

  王晟把去瓜州音乐节看成是朋友的聚会,但也不是所有人的心态都很放松。“我们这水平,成吗?”不过,又转念想到了现场high翻天的景象,也开始跃跃欲试:“看一些国外资料,感觉现场演唱会很激动、很火爆,我们真的也想体会一下这样的感觉。”

  或许是投资人的本性,王晟很清醒,机会来了,就一定要上。“我们把自己逼到赶鸭子上架的程度,破釜沉舟、没有退路,这其实和做投资的道理一样。而且我也想趁着这个机会与年轻乐迷交流一下,当然,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

  于是,“老帮菜”乐队鼓足了一口气,加紧练习。在3月乐队成立之初,一般维持着一周一次的排练节奏,瓜州音乐节前排练频率明显频繁了,5月下旬进行了两周密集彩排,一周大概两三次排练。每个人的想法都一样,做乐队不是玩票,要认真对待音乐。时间成为最大的挑战。

  他们也让自己有着最好的心态:“我们现在的状态和年轻人不一样,我们已经过了狂爱、想成为摇滚巨星的阶段,现在的我们就是单纯地喜好音乐。”王晟说。

  5 一场音乐节带来了什么?

  及格了,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么大舞台,这么多观众,对于老帮菜的成员来说,也是第一次。他们准备了四首新歌。

  登上了音乐节的舞台,大家开始觉得乐队不是一个草台班子了。

  如今乐队成员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自然而然就讨论起瓜州音乐节上暴露出的不足:歌不够,是平时积累问题;也想跟观众互动,有时候扭一下就弹错音了;主唱走过去,却发现乐手眼神没看着自己;每个人都说自己不紧张,但都在担心别人会不会出问题。

  音乐节对大家冲击都很大,二十年前大学时代看录像,看老外的音乐节,没想到二十年后自己也站上了音乐节的舞台,亲身经历着台下数百双手和自己一起挥舞。尽管舞台经验、气氛调动上还缺乏经验,但乐队成功完成了这次“首演”。没有观众知道台上的演出者是不是专业的,下台后,大家跟卢中强(“民谣在路上”音乐节发起人)开玩笑,“至少没给你砸了场子!”

  “我们觉得自己及格了。”

  音乐节那天,老帮菜的每个人都刷屏了朋友圈。王晟笑言,“走台、演出都发了好多,已经怕被朋友拉黑了。”王童说,去音乐节算是重大事件,“肯定要刷屏。”和王晟、王童不同,徐征是创业者,平时想到投资人会看自己的朋友圈,发什么都得琢磨一下,但音乐节那天也还是刷屏了。大家都带了亲友团去,有的是一帮同学一起去助阵,有的则拉家带口。

  回来之后,大家对瓜州音乐节的定义是:完成了本来不可能的任务。

  反倒是下台后大家都感到很失落,感觉现场比彩排的时候过得快多了。“自high还没够,别说和观众互动了。”

  感性的音乐 VS 理想的投资

  在经历过青春期的脆弱和迷茫,人过四十之后,他们事业有成,家庭美满,那些理想和现实的交锋已然随风而去,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为了热爱的音乐努力一把、疯狂一把。鼓手杜鹏说:“当初各种原因没继续做音乐,现在很想珍惜。”这是他们与音乐的“第二次机会”。就像王晟说的,乐队出不出道并不重要,大家喜欢音乐,能一起玩就够了。

  因为喜欢音乐,看到音乐项目王晟就有投的倾向。他参与了卢中强“十三月”的天使投资,也发现了“十三月”存在的价值,它已经变成了国内知名的一个民谣品牌演出。“我们也看到了音乐领域里可能会出现的几个出口,包括演出,包括一些新的可以满足文化升级需求的音乐形式。我们也愿意在这个领域里做一些尝试。投资就是这样,你不投,永远都是雾里看花,只有交了学费,才能对这个领域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

  投资需要高度理性、对商业的判断,做音乐则感性成分非常强,某种程度和商业背离。在王晟看来,自己组乐队参与其中,优势是可以更了解音乐项目,负面影响则是,面对音乐项目要提醒自己,是因为喜欢音乐还是因为本身有投资价值,“太喜欢也会让你丧失判断力。”

  虽然做投资成功和站在音乐节的舞台上给台下无数观众唱歌,两者的成就感无法直接比较,对于王童来说,都是自己的宝贵经历,“有一天女儿大了问爸爸你这一辈子都做过什么,这些都可以和她讲。”

  采写/新京报首席记者 刘玮 摄影/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