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国家启动“双一流”建设,消除985、211工程带来的身份固化、竞争缺失的弊端,为此需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为所有大学提供平等的制度环境。
6月28日,有消息称国家将废除“985”“211”工程。28日下午,教育部回应称,中央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做出新部署,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废除”传闻来自教育部官网6月23日发布的一份文件,当中382份规范性文件被宣布失效,包含《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等“985”“211”工程以及重点、优势学科建设的相关文件。
废除985、211工程的呼声,多年前就有了。但以往教育部门都回应称,不存在废除985、211这样的说法。这一次针对由于有关985、211文件废止而引出的废除985、211的“传闻”,教育部门也没有明确说明是否还有985、211高校,只是表态将启动“双一流”战略。
对此,有关方面有必要进一步明确态度,打破社会对高校的身份等级认知,保证充分竞争。
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启动的985、211工程,本意是集中优质资源重点建设一批学校尽快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但是,很多高校却把入选985、211本身作为了学校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换言之,就是学校刚列入985、211工程,获得工程建设投入,可还没有启动一流建设,就已经“功成名就”。
而近年来的负面效应更是明显。比如在招生中,985、211高校能比较轻松地获得比一本普通本科院校更好的生源;在获得国家拨款时,其获得的国家资源远比其他院校多,严重挫伤普通本科院校发展建设的积极性。
此次国家启动“双一流”战略,就是希望能消除原有985、211工程身份固化、竞争缺失的弊端。如果其身份仍然存在,那么这些问题可能无法解决,社会对高校的等级、身份观念将很难发生根本改变,通过“双一流”建设引入竞争机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构想,可能就难以实现。
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经验看,一所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学校自主办学、自由竞争中产生。国务院颁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下文简称方案)也提到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因而,大学需要更多的办学自主权,也需要平等的制度环境,这样将有利于激发高校办学的活力。
高校“双一流”建设战略,是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2.0版,吸收了985、211工程建设的经验教训,尤其是方案提到的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动态调整支持力度,在公平竞争中体现扶优扶强扶特。这些都将会引导高校关注建设,而不是争夺身份、注重身份。
此外,我国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都明确提到要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这是“双一流”建设顺利推动的关键所在。按照此原则,到2020年,基本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各界依法参与和监督的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重要制度保障。这样,大学将在自主办学中,形成本校的办学特色,办出一流水平,建设出一流学科。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